棍術 1.

作為武術器械的棍,是最早的原始工具,木棒、木矛是人類最早的武器。

棍棒雖不是戰場上的主要兵器,但在某種場合,則更為方便,易被人使用。徒手搏鬥,力氣大者可占不少優勢,但用棍搏擊,情況就不同了。棍術在技擊上不主張硬拚勁力,而是講究技巧方法,剛柔並用。

古代棍術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巴子棍、俞大猷棍術等10多種棍術。後又演化出長梢子棍、三節棍、雙節棍、五郎八卦棍、八極棍等。

勁猛而慈悲的少林棍術

少林功夫可稱為我國武術之源,其他各門派武術均與少林武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少林武術中,棍術為重要的一宗。少林棍的起源,相傳與隋代在少林寺燒火做飯的火頭僧有關。當時由於僧人眾多,在少林寺燒火做飯並不是件輕鬆的工作。少林寺有

一位火頭僧在天天燒火中,悟出了一手燒火棍的好功夫。

隋煬帝大業年間,少林寺得到消息,不久會有1萬多山賊入侵少林寺,在眾僧都驚慌失措的情況下,這位火頭僧挺身而出,在短時間內訓練了100多名年輕僧人學會少林棍,保護了少林寺。

少林武僧為何崇尚和擅長 用棍,這裏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

早期少林武術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保護寺院。在使用兵器時,由於少林寺為佛教寺院,“慈悲為懷”乃是僧人行動的準則。這樣,僧人在反擊時不能以殺人的冷兵器刀、槍、劍、戟作為武器,這有違教規。於是僧人便選擇了平常並非是殺人武器的棍。因為棍不僅是日常最常使用的器具,作戰時同樣是具有殺傷力的兵器。

古代由銅鐵等金屬鑄成的刀、槍、劍、戟,並非為百姓製造,它們是國家軍隊才準許使用的武器,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武器,百姓通常是不可以隨手提刀攜槍的。

古代朝廷對冷兵器的管理曆來都是很嚴格的。秦滅六國,收六國之兵器而鑄銅像,其目的就是不讓百姓擁有兵器。既然金屬鑄造的兵戈不允許百姓擁有,少林武僧自然選擇了不被官方認為是殺人兵器的棍。

武僧喜歡用棍與生存環境有關。少林寺處在嵩山深處,經常有狼蟲虎豹等群獸出沒,武僧生活在其間不斷受到猛獸的襲擊,為了防身便用棍作為武器,抵禦猛獸的進攻。所以從立寺起,少林武僧就有出門帶棍的習俗,這是武僧用棍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是棍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製作。

火頭僧之後不久,又有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跡,是說李世民與鄭帝王世充戰爭之時,不幸被捕獲,少林寺上座僧善護,都維那僧惠瑒,寺主僧誌操,以及曇宗、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滿、豐憑著高超的棍術,將李世民救了出來。

為感謝少林眾僧,李世民登基後,“嘉其義烈,頻降璽書宣慰,賜田40頃,水碾一座,即柏穀莊是也”。並且對13位戰功突出少林和尚不但均有賞賜,而且封曇宗為大將軍。後來,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少林寺學藝,並留下了“太祖長拳”和“太祖棍術”。

金元時期,少林寺中還出了一位著名的火頭棍僧名叫緊那羅。傳說,當時一夥叛軍包圍了少林寺。少林寺護法神關羽出戰迎敵,也被殺得大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蓬頭垢麵的火頭僧緊那羅毛遂 自薦要出外作戰。護法神關羽看不起這位火頭僧,說:“隻要你能退

敵,我甘願把護法神的位子讓給你。”沒想緊那羅少林棍術十分了得,真把叛軍打敗了。第二天,僧人發現少林寺伽藍殿裏的關羽神像竟然自動移出殿

外。大家把他抬回去,但神像又自動移出。如此三番五次之後,大家知道關羽絕不食言。於是就按照緊那羅的樣子塑了一尊神像放入殿中,而手持燒火棍的火頭僧緊那羅就成了少林寺的護法神。

明代的時候,東南沿海一帶屢屢遭受日本倭寇的騷擾,這些倭寇以沿海島嶼為據點,時常上岸燒殺搶掠,倭寇使用的是倭刀,他們的刀術奇詐詭異,明軍正規部隊經常吃敗仗,於是以武功聞名天下的少林武僧應征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