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天涯海角(2 / 2)

第三個景區是“轂神”,所謂“轂神”,隻是有一塊巨石上刻著的“轂神”兩字,此為全國道協會長謝宗信所題。修道之人無不知轂神。轂神即穀神,代表修道的至高境界。一指山穀之神,即人在修煉至深時,其元神如山穀一樣,空曠、虛穀、純樸;二指人身體中的脾胃部分,也稱後天之本,通過後天的修煉,精氣得以調煉,培補先天元氣,積於丹田。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煉虛合道,以達“空穀傳音,虛堂習聽,綿綿若存”的最高境界。道祖呂洞賓所雲“神得一以清,穀得一以盈,若人難守一,隻此是長生。”

第四個景區是“小月灣”,“小月灣”是中國最後一塊“處女海灣”。小月灣長約1000米,背山麵海呈圍合狀,沿海分布有沙灘和石景,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小月灣附近海域盛產魚蝦蟹螺,是鮑魚的自然生產場地。

第五個景區是“延壽橋”,“延壽橋”相傳是宋代郡守毛奎卸任後,入南山,走到此處木橋便飛身而去,不知所蹤,當地人為紀念毛奎,稱木橋為“延壽橋”。傳說走一走,可延年益壽。

第六個景區是“南海龍王別院”;三亞大小洞天旅遊區位於中國最南端的濱海城市――三亞,是海南島最古老的道教文化遺跡,至今已有800年的曆史。旅遊區背靠鼇山,麵向南海,鼇山屬南方山脈之餘脈,傳說為海中巨鼇化成,鼇為龍子,負重載物,定海伏波,居有洞天更具福佑。山海相連,緣不可分,南海龍王給予了這塊神仙福地無限恩施,備受慧澤。本地的原住民對南海龍王更是敬畏有加,祈佑共供奉,世代相傳。

為了從道家文化體係發掘南海龍王信仰的文化蘊涵,表現南海龍王廣利天下、福澤黎民的主旨,大小洞天旅遊區內修建有南海龍王別院,別院位於鼇山腹地,正對南海。院內供奉1.9米的南海龍王原身像,“頭頂王冠生龍角,赤發長髯,濃眉睿目,雙耳垂肩,虎鼻朱唇,龍須橫出,慈祥威嚴,身穿龍鱗金甲,肩披龍紋披風,手扶鎮海寶劍,足踐雙蛇,迎風偉坐於海心浪濤之顛”,以護衛國土,威鎮海疆,燮理陰陽,潤濟萬物,興雲布雨廣利天下。

別院由輔殿、正殿構成,內進三門,門上各書楹聯一幅:

第一聯:調風雨 欣穀畜 伏波安瀾 厚澤惠民黎

摶坎離 理陰陽 驅邪蕩災 重威護國土

第二聯:德洋寰海 績奏安瀾 宜隆報亭

澤潤蒼生 功資育物 仰籍神麻

第三聯:神之格思 其功在水

龍而為靈 惟德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