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白雪 1.
《陽春白雪》相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後來流傳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
《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陽春白雪》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複蘇,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
傳播美德師曠作陽春白雪
初春時節,天氣逐漸轉暖。蔚藍的天空中,一朵朵潔白無瑕的雲朵悠然飄過,襯托著明亮的陽光。一陣晨風吹過,隱隱帶來迎春花的香味。荒野一改枯黃的麵貌,露出了點點新綠。
人們走出家門,伸展著身體,深深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院落中有晚開的梅花,頂著一點殘雪,在風中微微顫抖,徐徐地綻放著最後一點清香。纏綿的柳絲溫柔地垂下,有黃鸝在樹枝上鳴叫,聲音婉轉悅耳。
大地複蘇、萬物複生、欣欣向榮。除了早早露出頭的野花,荷塘中的魚也不安分了起來。有調皮的孩童拿著竹竿大叫大笑著跑來跑去,老人們從屋中慢慢踱出門,心滿意足地曬著太陽。
師曠從房中走出,被書童攙扶著走到院子裏的一張藤椅麵前,輕輕坐下。他閉著眼,感受著春風的吹拂,心裏分外愜意。
院子外傳來孩童們玩耍嬉戲的笑鬧聲,師曠仍舊閉著眼睛,向站立在身邊的書童揮了揮手。書童心領神會,立即回房去端了一盞熱氣騰騰的茶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師曠的手中。
師曠啜了一口香茶,滿足地微微歎了一口氣。也許不會有人喜歡失明帶來的黑暗和沉寂,但他師曠不一樣。自從失明之後,師曠明顯能感覺到身邊的每個音符都被放大了,這對身為樂師的他而言,無疑是一種享受。
即使眼前一片黑暗,師曠卻分明能看到院中的花草被微風吹拂,輕柔擺動的樣子,也分明能看到頑童拿著竹子做竹馬玩耍、彼此戲弄的笑顏。側
耳細聽,他還能聽見自家仆人在準備午膳時從廚房弄出的碗筷叮當作響的聲音。
在聆聽的過程中,師曠回憶起了前日衛國的樂師師涓,為晉平公和衛靈公表演獻藝的情景。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但一想起來,他還是氣不打一處來。
那一天,晉平公新建的王宮落成了,要舉行慶祝典禮。衛靈公為了修好兩國關係,就率樂工前去祝賀。衛靈公一行來到晉國邊城,晉平公在新建的王宮裏擺上了豐盛的筵席,熱情地招待貴賓。
宴會上,衛靈公在觀賞晉國的歌舞後,便命師涓演奏曲子助興。 師涓為了答謝晉國的盛情款待,便遵命理弦調琴,使出渾身解數彈奏起來。隨著他的手指起落,琴聲像綿綿不斷的細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