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 1.
《五牛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韓滉所繪,是我國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畫中是5頭不同形態的牛,韓滉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該畫堪稱“鎮國之寶”,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紙本國畫。麻紙本,縱0.208米,橫1.398米,無作者款印,曆代數十家書畫大家均有題記。因畫藝高超,又對牛的生活習性熟悉,韓滉所留下的這幅神妙絕品,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人格化神品《五牛圖》
723年,唐代名相韓休的兒子韓滉出生。韓滉後來成為唐代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畫家。他曆經唐玄宗李隆基至唐德宗李適四代,在唐德宗時期曆任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右丞相,封晉國公。
韓滉在政治上維護國家統一,參與平定藩鎮叛亂鬥爭,在經濟上關心農業生產,在書法、繪畫藝術方麵都有傑出的才能,唐武宗時進士朱景玄在他編寫的斷代畫史《唐代名畫錄》中記載韓滉寫道:“韓滉,德宗朝宰相。當建中末,值茲喪亂,遂兼統六道節製,出為鎮海軍,江浙東西兼荊 湖洪鄂等道節度使、中書令、晉國公。”
《唐書》稱他:“公天縱聰明,神幹正直,出入顯重,周旋令猷,出律嚴肅,萬裏無虞。然嚐以公退之外,雅愛丹青,調高格逸,在僧繇子、雲之上。又學書與畫,畫則師於陸,書則師於張;畫體生成之蹤,書合自然之理。時車駕南狩,征天下兵。雖兩浙興師,暫勞心計,而六法之妙,無逃筆精。”
韓滉是古代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宰相畫家,也是一位既能統兵打仗,又能丹青書畫的文武全才,征戰之餘傾心於藝術,並且在繪畫上自成一家。
韓滉鎮守浙西時,乃不廢繪事。那時戴嵩是韓滉屬下的巡官,他畫牛師法韓滉並且能得“野性筋骨之妙”,與韓滉的畫馬藝術並稱“韓馬戴牛”。
戴嵩善於畫山澤水牛,其弟戴嶧和張符也善畫牛,筆法得於韓滉,形成了韓滉畫牛一派。
在《唐代名畫錄》一書中,作者朱景玄將畫分為神、妙、能、逸四品,神、妙、能三品再每品分為上、中、下三等,韓滉之畫居妙品之上,其紙本繪畫能與唐代神品畫家薛稷相提並論,其畫品地位與唐 代小李將軍李昭道、有南宗“繪畫鼻祖”之稱的唐代大詩人王維等8人,同列妙品上。
韓滉繪畫具有一種渾厚樸實的風格。從選材到表現,都有別於像王維一類士大夫孤芳自賞、脫離現實的創作傾向。據說,韓滉的36幅畫中,其中就有34幅帶有農家風情,並且他尤其擅長畫人物和畜獸。
韓滉政事之餘,不廢丹青,其畫牛作品就多達16幅。韓滉擅長畫牛,史有定論。《唐代名畫錄》稱其“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我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曆代名畫記》就評價他的畫作“牛羊最佳”。
我國繪畫發展至唐代,牛馬已成為繪畫藝術中的專門題材,故有“牛馬專家”之說。西漢時期論文集《淮南子》中論畫寫道:“今夫圖工好畫鬼魅而憎圖狗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馬可日見也。”牛與狗馬一樣,是人們日常最為常見的牲畜,因此最為難畫。朱景玄的《唐代名畫錄》中記載:
議者謂驢牛雖目前之畜,狀最難圖也,唯晉公於此工之,能絕其妙。人間圖軸,往往有之,或得其紙本者,其畫亦薛少保之比,居妙品之上也。
在當地的民間流行著這樣一個傳說,說有一次韓滉與友人談論繪畫之事,友人問韓滉道:“近來論畫者談及驢、牛和馬,皆認為是常見之畜,最難狀貌圖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見?”
韓滉稍加思索後回答說:“此話有一定道理,因牛馬都是人們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見,畫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誤筆,人們就能發現,所以一般畫家都不涉及此類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