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語料庫與語法研究初探(1 / 2)

語料庫與語法研究初探

語言研究

作者:梁鈺

摘 要: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語料庫為基礎的英語語法研究通過對傳統語法研究和語料庫為基礎方法的語法研究的對比,通過對實證方法研究實例的考察論證,以及通過對大量真實的語料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語料庫的方法為英語語法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本文以語料庫為基礎,試圖對句子結構進行整體的觀察與分析,從而初步探索歸納其中的語法特點與使用頻次。

關鍵詞:語料庫;英語語法;句子結構

作者簡介:梁鈺,女,漢,1991年11月出生,籍貫:遼寧營口,工作單位:沈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學曆學位: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7--01

一、引言

在傳統語言描述中,詞彙行為處於邊緣;進行語法研究的學者要比研究詞彙的學者多得多。這除了語言學理論的導向之外,也有語料的可獲得性問題。語料庫問世前的研究證據既有數量的局限,也有質量的欠缺。研究語法並不需要特別大量的語料,而研究詞語行為則需要千萬詞級以上容量的語料庫。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核心是詞彙與語法的界麵問題,將詞組以及短語單位看成語言的核心。同時,語料庫語言學證明,語言研究是體驗性的,以大量自然發生的語篇為基礎;語言共現現象(co-occurrence)普遍存在,語料以及語料工具可以用來確認哪些詞彙經常在什麼類型的語篇和語境中出現。

在語法的層麵上,借助於計算機語料庫既可以對單獨的語法現象進行研究,又可以對句子結構進行整體的觀察與分析,探索歸納其中的語法特點與使用頻次。這樣的宏觀分析,可以用來檢驗與核實以往的語法規則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語言的實際。如同詞彙層麵的應用一樣,在語法層麵上應用語料庫無論是進行微觀探索還是進行宏觀分析,都使我們對語法現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基於語料庫的研究,為英語語法的某些最基本的假設提供了一些新的見解,這就有可能把這些新見解更有效、更恰當地應用在教學中。

二、基於語料庫的語法研究

1.不定式的研究

Fang把帶有動詞原形的形式統稱為不定式。他利用含有100萬詞次的ICE-GB語料庫,研究了四類不定式在各類文章中出現的頻次與類別,發現帶有助動詞的動詞不定式(如 I will come)傾向於在口語中出現;帶to的不定式在書麵語中更常見。當這兩類出現都很頻繁時,所在的文章多屬於強辯論型和勸說型,如行政公文和商業信函。ICE-GB當中,帶助動詞的動詞不定式和由to引起的不定式的總體平均比例能夠正確區別口語與書麵語體,特別是區分寫有講稿的口語與無講稿口語之間的區別。而另外兩類動詞不定式,即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和for/to型的不定式,則因為語料庫中的例子不夠,而無顯著的口語—書麵語區別。表明為了研究與某些詞彙緊密聯係的語言學特征需要使用比100萬詞次多得多的語料,才能對其用法找到可靠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