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派叢生 12.(1 / 3)

畫派叢生 12.

瀟灑放縱的海上畫派

上海原本是我國長江下遊、黃浦江西岸的一座集鎮,至元代,始建上海縣,隸屬鬆江府。由於其地位於長江海口,有利於中外交流,故能發展成為我國的一大港口。在這個地區出現的著名畫家,如元代有任仁發、曹知白、方從義等,明代有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孫克弘、趙左、沈士充等,均光耀畫史。

至乾隆、嘉慶年間,上海也發展成為商賈雲集的東南都會。由於這裏經濟繁榮、商業興盛、人文薈萃,吸引了眾多的書畫家先後遷居於此或常往來於此,借這裏流通、興旺的市場以謀生計。

據《海上墨林》所記,清代旅滬書畫篆刻家就有669人,其中畫家300餘人,大部分為上海對外開放以後僑居上海及常出入於上海者。

上海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全國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帶的書畫家。各地畫家雲集,逐漸形成了“海上畫派”。海上畫派以活躍於上海的被稱為“海上三熊”的朱熊、張熊、任熊和王禮、胡公壽、趙之謙等人為開派名家。

朱熊為張熊所推服,然其作品現已希見。張熊工山水,尤擅花卉,並善作大幅巨製。其晚年畫作凝重拙樸,出自其金石書法功夫。

任熊尤以人物畫擅名,效明末陳老蓮筆調,兼采清末費丹旭畫

法,加以發展變化。其花鳥、山水亦有陳氏影響,花鳥工於院體並兼工帶寫,山水多作青綠、金碧,甚呈其能,對任薰、任頤影響很大。

王禮擅花鳥,兼工山水,遠取宋院體,近法惲壽平,並善作大畫。其作雖能古厚,但以清麗爽暢一路更顯其才華。如《花下雙雞圖》,雙雞用白粉,巨石用宿墨,絕妙入神。其後,朱偁、任頤、虛穀、吳昌碩等皆有潑彩寫意花鳥之作,王禮實開風氣之先。

胡公壽的畫,以花草樹石為主,山水次之。所作《花果樹石圖》冊頁,全麵展示出他在多種題材上的表現能力。自題仿宋李成、白玉蟾,清鄭燮、張問 陶等,皆不拘成法,自出新意。

胡公壽的山水畫如《白雲鎖山圖》,以淡墨大塊麵地暈染,水墨滲融,變化微妙,而又處處見筆,決非塗抹所能致。

趙之謙書、畫、篆刻皆為一時之冠。其畫以花草樹石見長,並工山水,融書法筆意與金石刻鑄意趣於筆墨之中,特具內蘊,故能迥異時流。所作粗獷中見精到,細密時能寬鬆,其重彩大寫意花卉設色濃豔而用筆古厚,並將金石氣與文人氣在磅礴的氣勢中統一起來,為大寫意花卉畫開拓了新境界。

晚清的海上畫派,其藝術精神、審美觀念與清代中期的揚州畫派有著一些基本

的共同點。“揚州八怪”的繪畫表現個性與兼顧買主口味,常常是以個性為第一位。

而海派畫風則因上海市場之盛而興,畫家們迎合買主口味往往是積極主動的,他們的革新創造是緣市場需求促成,而個性追求的加強,往往是在出了大名之後。

如任伯年的早、中期作品,精心、周到而甜美,表現為雅俗共賞的風格,作畫多,購畫者也多,至晚期積蓄甚巨後賣畫便不肯輕易出手了。

此時其畫風常表現為潑辣、恣肆、逸筆草草,如所作的《放牛圖》、《騎驢圖》及《楊柳八哥圖》、《蒼鬆鷓鴣圖》等,可見其自我意 識居上而隨心所欲的新境界。

此時的所謂“文人畫”,其藝術取向和題材內容的世俗化,與職業畫家的文人化,這兩種創作傾向的合流,形成了海上畫派與揚州畫派明顯不同的新的時代藝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