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混蛋條件(2 / 3)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千秋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龍潭邊上的老樹枯了又長了,越長越壯。樹上的鐵索鏈鏽了又換了,越換越粗。隻有那龍潭山的傳說故事沒變。一代一代傳下來,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據說在很早以前,龍潭山一年四季溫暖如春,山頂上蒼鬆翠柏,古樹參天,山坡上遍地鮮花,一條小溪順著山勢,蜿蜒地流入山間那兩畝方圓的大水塘。

說來也真有點奇怪,溪水和雨水一年四季不斷地流入塘內,可塘水根本不見漲,水深還是兩丈多,就是幹旱的年月,塘水也不見少一點;這泓綠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清澈見底,一群大大小小的遊魚,在水中無憂無慮地戲耍著。

那時龍潭山一帶氣候溫和,所以物產非常豐富,老百姓家家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在傾盆大雨中,從天上降下一條青龍。這條青龍駕著狂風暴雨,在龍潭山上空噴雲吐霧,上下飛騰,竄來竄去,一直戲耍多時,才降到山中的水塘裏;從此,這水塘便被當地人叫成了龍潭,山也就成了龍潭山。

百姓們原以為神龍降臨,此地便是風水寶地,今後一定會有好日子過了,哪知道,這條青龍原本就是一條害人精。自從來了之後,經常發大水,衝毀莊稼和房屋,殘害山下的百姓,使人們的生活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有一天,幾個年歲大的老人湊在一起合計著:可能是因為沒給修神龍廟,未能承受香火的原故,它才這樣肆虐,如果修了龍王廟祭祀它,一定會好的。

就這樣,他們動員了附近的百姓,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很快就在山上修成了一片廟宇,有正殿,兩廡,並且在龍王廟內為神龍塑了像。

廟宇修成了,人們選了個最吉利的日子,到山上拜了神龍,讓它真正承受了香火。哪知道,就在拜了神龍的第二天早晨,人們還在做神龍保佑的美夢時,這條該死的孽龍又發了大水。

罪惡的洪水翻滾著巨浪,狂叫著向山下衝擊,傾刻間淹沒了莊嫁和房屋。苦難的百姓,成了魚鱉在洪水中沉浮。

當時有一個叫林小姝的女孩也被洪水衝走,沉浮中,她的父親林龍漢發現了自己的寶貝女兒,他在激流中奮力遊到了女兒的身邊,就在他剛伸手去搭救女兒的時候,忽然發現一隻受傷落水的燕子,在他們的麵前一沉一浮,他急忙把燕子救了起來,等他再要去救女兒時,可除了濤濤的洪水外,哪裏還有女兒的半點影子。

他艱難地爬到岸上,手捧傷燕,望著濁浪翻滾的狂濤失聲痛苦起來,這時被林老漢救活的燕子,突然開口說話了:可憐的爸爸,您別哭了,今後我就是你的女兒,您為了我失去了愛女,小姝姐姐,我也要為鄉親給小姝姐姐報仇,要到南海仙山拜師學藝,除掉孽龍以安百姓。

說完它在林老漢和鄉親們頭上飛了三圈,就一直向南飛去了,因為此燕生長在龍潭山,所以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龍潭燕”。

一晃三年過去了,在南海觀世音菩薩那裏學藝的“龍潭燕”,功成歸來,當天她便率領著鄉親們,攻上了龍潭山。

孽龍發怒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給它修廟進香的窮百姓竟趕向它造反,它“轟”的一聲衝出龍潭,用利爪向人們抓來,百姓們舉起刀槍像密林一樣,使它四爪不得施展衝不下來,它駕著狂風,噴雲吐霧,用大缸一般粗的龍身,掃向鄉親們頭上。

這時站在最前麵的龍潭燕,生怕鄉親們吃虧,飛快地拔出了青龍劍,隻見一道金光,那條不可一世的孽龍就從半空中“轟隆”一聲摔到了水中。

失去法力的孽龍,哀求鄉親們和龍潭燕饒它性命,心地善良的鄉親們同意留它一命,龍潭燕就將她心愛的青龍劍變成了一條粗大的鐵鏈,將孽龍鎖在水罩中,故又有“水牢”之稱。

孽龍被降服後,龍潭山下的百姓,又得以重見天日,又重新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至於那條孽龍,據說至今還被牢牢地鎖在龍潭之中。”

兩個傳說都是關於龍潭山,雖然所說的主角不同,可是這個龍台山上肯定有什麼不同尋常的東西存在,也隻能到了那裏才能徹底的查清楚。好在,我們距離這個龍潭山最近,坐飛機也就幾個小時就到了,所以我決定先到這個龍潭山再說。

風風火火的趕到飛機場,兩個徒弟將用到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上到飛機上以後,我又趕緊的研究剩下的最後一個條件的信息。

“在觀音菩薩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

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一天,她聽說人間玩魚燈,異常熱鬧,就吵著要去觀看。

龍王捋捋龍須搖搖頭說:“那裏地荒人雜,可不是你龍公主去的地方嗬!”龍女又是撒嬌又是裝哭,龍王總是不依。龍女嘟起小嘴巴:心裏想道:你不讓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宮,變成一個十分好看的漁家少女,踏著蒙隴月色,來到鬧魚燈的地方。

這是一個小漁鎮,街上的魚燈多極啦!有黃魚燈、鼇角燈、章魚燈、墨魚燈、鯊魚燈,還有龍蝦燈、海蟹燈、扇貝燈、海螺燈、珊瑚燈……龍女東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興,有時竟忘情地往人群裏擠。不一會來到十字路口,這裏更有趣哩!魚燈疊魚燈,燈山接燈山,五顏六色,光華璀璨。龍女似癡似呆地站在一座燈山前,看得出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