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霸天老爺子曾經通過江湖上的朋友找到一個知道這些消息的老人家。今年78歲的奇忠義老人,曾擔任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副盟長,幾年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職務上退休。他說:“外人不知道,位於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並不僅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塚。成吉思汗的靈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說。記得1954年大祭靈時,曾開過棺,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眼看過。裏麵確實有部分人骨。”記者還參觀了奇忠義家中珍藏的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畫像,畫中共12人,成吉思汗的像與現在流傳在世的形象不同。奇忠義說畫像是從成吉思汗的靈柩中取出的。
“從蒙古人的習俗和過去信奉的薩滿教講,祭奠先人主要是祭靈魂,不是祭屍骨。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奇忠義說。
奇忠義老人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六盤山,當時是夏季,氣候炎熱,遺體不可能運出很遠,秘葬在鄂爾多斯境內的可能性很大。”他還告訴記者一個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美麗的傳說:
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西征西夏時,路經鄂爾多斯草原的包爾陶勒蓋,目睹這裏水草豐美、花鹿出沒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戀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隨從要拾馬鞭時,被成吉思汗製止。大汗有感而發,吟詩一首:“花角金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發老翁享樂之邦。”並對左右說:“我死後可葬此地。”成吉思汗在六盤山逝世後,屬下準備將他的靈柩運回故地安葬,但靈車路過鄂爾多斯草原時,車輪突然深陷地裏,人架馬拉也紋絲不動。這時,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話,於是,就地將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爾多斯草原上,並留下500戶“達爾扈特”人守護。
東洋侵略我朝時,為保護成吉思汗陵寢,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於1939年把成吉思汗靈柩先後遷移到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1954年4月1日,新我朝的中央政府將成吉思汗的靈柩移回鄂爾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園,並將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遺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現在,成吉思汗陵還分別供放著成吉思汗的夫人、胞弟以及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和其夫人的靈柩。“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永遠是蒙古民族的聖地。”奇忠義老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