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候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大有利於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王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遊九州,回來後交旨都說選在了現今乾縣的梁山上。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裏埋下一枚銅錢,王淳風說他在這裏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王的鐵釘正好紮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於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在的乾陵。單從風水來說,乾陵就超過了唐朝所有帝陵。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曆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曆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後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製,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製,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裏。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裏”,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麵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回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至於裏麵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裏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1960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這個墓道口是真正的國家級絕密,盜墓賊們找了1000多年也沒找見,黃巢40萬大軍挖了幾年也沒挖出來。此後,人們在這個墓道口上邊手植了一棵華山油鬆,如今四麵迎風,已成棟梁之材。
據《西安日報》6月26日的消息,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館等部門已經著手工作,改善乾陵的環境,修複乾陵的文物,準備大規模考古勘探乾陵陵域的文物遺跡。在科技和人力條件成熟時,考古專家有望對乾陵予以發掘、展示。
但是陝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峽工程”之稱。在位於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著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則天。一對夫婦,兩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間,原封未動。而武則天名揚天下,婦孺皆知,更使這座陵墓備受國內外關注。半個世紀以來,發掘乾陵始終是個熱門話題。”
薔薇頓了頓,接著說道:“所以,要想盜取武後墓,找到這個墓道口才是關鍵!”
聽著薔薇滔滔不絕的介紹,我們都聽呆了,我更是不好意思的不住的措手,沒文化,真可怕啊。就算有點文化,也真真的不能半瓶子不滿啊,要不在外行人眼裏還行,真正碰到內行,馬上就的露餡啊!
祥子和三叔他們更是聽得雲裏霧裏,祥子清了清嗓子問道:“那個,薔薇妹子,你說的這個墓道口現在還在嗎?肯定不好找吧?”
比廢話還廢話的問題,我估計祥子也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懂才問出的這樣無聊的問題!
可是薔薇並沒有覺得什麼,看來,她對這個茅山掌教還是很尊敬的,趕緊的回答:“那個墓道口肯定還在,隻是被國家當成國家機密,嚴密保護了,當然會不好找!但是,對於武後墓,我也研究了很多年了,現在基本上已經掌握了一個大概的範圍,隻是這個範圍有點太大了點,嗬嗬!”
其實,我不用研究就能知道大概範圍——陝西!
董叔慢慢的湊到電腦前麵,小聲地問道:“那個,我說姑娘啊,那裏麵有五百噸寶貝?怎麼運啊?”
今天這是怎麼了,就連董叔也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來?現在連墓道口都沒有找到,他就能想到怎麼把寶貝運出來,我不得不服氣了!
可能三叔也覺得這個問題太過那個了,趕緊的拉過董叔,說道:“暫不先理會那些,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找到薔薇說的那個墓道口,要不,看這張武後墓的照片,我們就是挖一輩子也挖不到墓裏麵。我們現在就動身去陝西,到了現場再說!”
薔薇也點了點頭:“三叔說的對,我們在這裏但從照片上是看不出什麼的,我也隻能從現場才能慢慢的縮小盜墓口的位置。”
三叔聽完,狠抽了一口煙說道:“就這樣辦,董子,你去找師父,找到以後,你們直接去陝西。我帶著他們三個,先去陝西乾陵熟悉熟悉環境!對了,祥子,你的那些符紙什麼東西千萬帶齊!”看來,那墓中的東西要在三叔的腦子裏烙下一個一輩子抹不掉暗影了!
安排好以後,我們各自行動。乾陵,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