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地進取(1 / 3)

積極地進取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誌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誌向體現於事業中。 —— 凱洛夫

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中國]胡適

……目前很多學生選擇科係時,從師長的眼光看,都不免帶有短見,傾向於功利主義方麵。天才比較高的都跑到醫工科去,而且隻走入實用方麵,而又不選擇基本學科,譬如學醫的,內科、外科、產科、婦科,有很多人選,而基本學科譬如生物化學、病理學,很少青年人去選讀,這使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視,戴著近視眼鏡去看自己的前途與將來。我今天頭一項要講的,就是根據我們老一輩的對選科係的經驗,貢獻給各位。我講一段故事。

記得四十八年前,我考取了官費出洋,我的哥哥特地從東三省趕到上海為我送行,臨行時對我說,我們的家早已破壞中落了,你出國要學些有用之學,幫助複興家業,重振門楣,他要我學開礦或造鐵路,因為這是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千萬不要學些沒用的文學、哲學之類沒飯吃的東西。我說好的,船就要開了,那時我和一起去美國的留學生共有七十人,分別進入各大學。在船上我就想,開礦沒興趣,造鐵路也不感興趣,於是隻好采取調和折衷的辦法,要學有用之學,當時康奈爾大學有全美國最好的農學院,於是就決定進去學科學的農學,也許對國家社會有點貢獻吧!那時進康大的原因有二:一是康大有當時最好的農學院,且不收學費,而每個月又可獲得八十元的津貼;我剛才說過,我家破了產,母親待養,那時我還沒結婚,一切從命,所以可將部分的錢拿回養家。另一是我國有百分之

八十的人是農民,將來學會了科學的農業,也許可以有益於國家。

入校後頭一星期就突然接到農場實習部的信,叫我去報到。那時教授便問我:“你有什麼農場經驗?”我答:“沒有。”“難道一點都沒有嗎?”“要有嘛,我的外公和外婆,都是道地的農夫。”教授說:“這與你不相幹。”我又說:“就是因為沒有,才要來學呀!”後來他又問:“你洗過馬沒有?”我說:“沒有。”我就告訴他中國人種田不是用馬的。於是老師就先教我洗馬,他洗一麵,我洗另一麵。他又問我會套車嗎,我說也不會。於是他又教我套車,老師套一邊,我套一邊,套好跳上去。兜一圈子。接著就到農場做選種的實習工作,手起了泡,但仍繼續的忍耐下去。農複會的沈宗瀚先生寫一本《克難苦學記》,要我和他作一篇序,我也就替他做一篇很長的序。我們那時學農的人很多,但隻有沈宗瀚先生赤過腳下過田,是唯一確實有農場經驗的人。學了一年,成績還不錯,功課都在八十五分以上。第二年我就可以多選兩個學分,於是我選種果學,即種蘋果學。分上午講課與下午實習。上課倒沒有什麼,還甚感興趣;下午實驗,走入實習室,桌上有各色各樣的蘋果三十個,顏色有紅的、有黃的、有青的……形狀有圓的、有長的、有橢圓的、有四方的……要照著一本手冊上的標準,去定每一蘋果的學名,蒂有多長?花是什麼顏色?肉是甜是酸?是軟是硬?弄了兩個小時。弄了半個小時一個都弄不了,滿頭大汗,真是冬天出大汗。抬頭一看,呀!不對頭,那些美國同學都做完跑光了,把蘋果拿回去吃了。他們不需剖開,因為他們比較熟悉,查查冊子後麵的普通名詞就可以定學名,在他們是很簡單。我隻弄了一半,一半又是錯的。回去就自己問自己學這個有什麼用?要是靠當時的活力與記性,用上一個晚上來強記,四百多個名字都可以記下來應付考試。但試想有什麼用呢?那些蘋果在我國煙台也沒有,青島也沒有,安徽也沒有……我認為科學的農學無用了,於是決定改行,那時正是民國元年,國

積極地進取

內正在革命的時候,也許學別的東西更有好處。那麼,轉係要以什麼為標準呢?你自己的興趣呢?還是看社會的需要?我年輕時候《留學日記》有一首詩,現在我也背不出來了。我選課用

chapter ③

什麼做標準?聽哥哥的話?看國家的需要?還是憑自己?隻有兩個標準:

77

Ji JiDE Jin Qu

最長路上留下的夢

Zui Chang Lu Shang Liu Xia De Meng Li Zhi Mei Wen

勵誌美文

一個是“我”;一個是“社會”,看看社會需要什麼?國家需要什麼?中國現代需要什麼?但這個標準——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現在可以說三千六百行,從諾貝爾得獎人到修理馬桶的,社會都需要,所以社會的標準並不重要。因此,在定主意的時候;便要依著自我的興趣了——即性之所近,力之所能。我的興趣在什麼地方?與我性質相近的是什麼?問我能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我便照著這個標準轉到文學院了。但又有一個困難,文科要繳費,而從康大中途退出,要賠出以前二年的學費,我也顧不得這些。經過四位朋友的幫忙,由八十元減到三十五元,終於達成願望。在文學院以哲學為主,英國文學、經濟、政治學之門為副。後又以哲學為主,經濟理論、英國文學為副科。到哥倫比亞大學後,仍以哲學為主,以政治理論、英國文學為副。我現在六十八歲了,人家問我學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學些什麼?我對文學也感興趣,白話文方麵也曾經有過一點小貢獻。在北大,我曾作過哲學係主任,外國文學係主任、國文學係主任,中國文學係也做過四年的係主任,在北大學院六個學係中,五係全做過主任。現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學些什麼,我剛才講過現在的青年太傾向於現實了。不憑“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選課。譬如一位有作詩天才的人,不進中文係學做詩,而偏要去醫學院學外科,那麼文學院便失去了一個一流的詩人,而國內卻添了一個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飯桶外科醫生,這是國家的損失,也是你們自己的損失。

在一個頭等第一流的大學,當初日本籌劃帝大的時候,真的計劃遠大,規模宏偉,單就醫學院就比當初日本總督府還要大。科學的書籍都是從第一號編起。基礎良好,我們接收已有十餘年了,總算沒有辜負當初的計劃。今日台大可說是台灣唯一最完善的大學,各位不要有成見,戴著近視眼鏡來看自己的前途,看自己的將來,聽說入學考試時有七十一個誌願可填,這樣七十二變,變到最後不知變成了什麼。當初所填的誌願,不要當做最後的決定,隻當做暫時的方向。要在大學一、二年的時候,東摸摸西摸摸的瞎摸。不要有短見,十八九歲的青年仍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前途、職業。進大學後第一年到處去摸、去看,探險去,不知道的我偏要去學。如在中學時候的數學不好,現在我偏要去學,中學時不感興趣,也許是老師不好。現在去聽聽最好的教授的講課,也許會提起你的興趣。好的先生會指導你走上一個好的方向,第一、二年甚至於第三年還來得及,隻要依著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做去,這是清代大儒章學誠的話。

現在我再說一個故事,不是我自己的,而是近代科學的開山大師——伽利略(Galileo)。他是意大利人,父親是一個有名的數學家,他的父親叫他不要學他這一行,學這一行是沒飯吃的,要他學醫。他奉命而去。當時意大利正是文藝複興的時候,他到大學以後曾被教授和同學捧譽為“天才的畫家”,他也很得意,父親要他學醫,他卻發現了美術的天才。他讀書的佛勞倫斯地方是一工業區,當地的工業界首領希望在這大學多造就些科學的人才,鼓勵學生研究幾何,於是在這大學裏特為官兒們開設了幾何學一科,聘請一位叫Ricci氏當教授。有一天,他打從那個地方過,偶然的定腳在聽講,有的官兒們在打瞌睡,而這位年輕的伽利略卻非常感興趣,於是不斷地一直繼續下去,趣味橫生,便改學數學,由於濃厚的興趣與天才,就決心去東摸摸西摸摸,摸出一條興趣之路,創造了新的天文學、新的物理學,終於成為一位近代科學的開山大師。

大學生選擇學科就是選擇職業。我現在六十八歲了,我也不知道所學的是什麼?希望各位不要學我這樣老不成器的人。勿以七十二誌願中所填的一願就定了終身,還沒有的,就是大學二、三年也還沒定。各位在此完備的大學裏,目前更有這麼多好的教授人才來指導,趁此機會加以利用。社會上需要什麼,不要管它,家裏的爸爸、媽媽、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師、做醫生,你也不要管他們,不要聽他們的話,隻要跟著自己的興趣走。想起當初我哥哥要我學開礦、造鐵路,我也沒聽他的話,自己變來變去變成一個老不成器的人。後來我哥哥也沒說什麼,隻管我自己,別人不要管他。依著“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學下去,其未來對國家的貢獻也許比現在盲目所選的或被動選擇的學科會大得多,將來前途也是無可限量的。……

chapter ③

積極地進取

Ji JiDE Jin Qu

生命的三分之一

◎[中國]鄧拓

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義,這有什麼標準可以衡量嗎?提出一個絕對的標準當然很困難;但是,大體上看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否嚴肅認真,看他對待勞動、工作等等的態度如何,也就不難對這個人的存在意義做出適當的估計了。

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浪費掉。我國曆史的勞動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寫的《漢書》《食貨誌》上有下麵的記載:“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這幾句讀起來很奇怪,怎麼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顏師古做了注解,他說:“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這就很清楚了。原來我國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國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學地、合理地計算勞動日;而且我們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對於日班和夜班的計算方法。

一個月本來隻有三十天,古人把每個夜晚的時間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從這個意義上說來,夜晚的時間實際上不就等於生命的三分之一嗎?

對於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曆代的勞動人民如此重視,而且有許多

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視。班固在《漢書》《刑法誌》裏還寫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有的人一聽說秦始皇就不喜歡他,其實秦始皇畢竟是中國曆史上的一

個偉大人物,班固對他也還有一些公平的評價。這裏寫的是秦始皇在夜間

看書學習的情形。據劉向的《說苑》所載,春秋戰國時有許多國君都很注意學習。如:“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

乎?”在這裏,師曠勸七十歲的晉平公點燈夜讀,拚命搶時間,爭取這三分

之一的生命不至於繼續浪費,這種精神多麼可貴啊!《北史》《呂思禮傳》記述這個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學的情形是:“雖務兼軍國,而手不釋卷。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燭,燭

燼夜有數升。”光是燭灰一夜就有幾升之多,可見他夜讀何等勤奮了。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為什麼古人對於夜晚的時間都這樣重視,不肯輕輕放過呢?我認為這就是他們對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嚴肅認真態度,這正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時間,向讀者同誌們做這樣的談話,目的也不過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勞動、工作以後,以輕鬆的心情,領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識而已。

chapter ③

積極地進取

Ji JiDE Jin Qu

保持自我

◎[美國]傑克遜

我決心自作主張。每時,每刻,我的思想警戒都不能鬆懈。在我沒有謹慎地思考別人思想的價值以前,我決心拒絕別人的思想,無論他們的聲望是如何的偉大、地位是如何的崇高,我都不會接受。

我決心加強對個人的完整性的防護。那些金錢或安全的諾言,我決不肯用出賣或以我的信仰與行動的自由來交換。

我決不肯任人推舉或被別人所征服。在我未能確知前途所走的方向前,我拒絕僅因某種“方向”或“運動”在某一時候恰是流行的或有利的,便追隨其後。相反,我要根據個人的好惡而選擇,而不要根據批評家的好惡。我要選擇從我自己的朋友、音樂、紙煙、貓、宗教、政治和特別喜歡的事物那裏獲得快樂,而不管他們在大家的心中如何。

我決心遵守我祖國的“傳統美德”,並維護個人自由的信心及對他人權利的尊重。

我決心更愛人類,把恨減到最少。

夢.想

◎[美國]馬丁·路德·金

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夢想,所以,不管在何時何地,我們都不怕遭受任何困難和挫折。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念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能與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孩子和平共

處地生活在同一個國家裏。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改變,盡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

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裏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就能與白人

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幽穀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化為坦途,荊棘

溝壑之地變成通途;主的榮耀顯露,普照天地人間。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

chapter ③積極地進取

最長路上留下的夢

Zui Chang Lu Shang Liu Xia De Meng Li Zhi Mei Wen

勵誌美文

就能從絕望之峰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把這個國家那些微不足道的矛盾,轉化為一支洋溢著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在自由來臨的那天,上帝的所有兒女都將盡情地高唱:“我的祖國,

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所有移民的驕

傲,您是全世界人民向往的自由之邦。”

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山峰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落基山脈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來!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之聲從佐治亞州的石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的了望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大海盡頭的浪花中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