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最好洗禮(2 / 3)

紙煙向來不抽了,可是近幾天忽然又掛在嘴上。

胃很好,很能吃,就好像我們在頂窮的時候那樣,就連塊麵包皮也是喜歡的,點心之類,不敢買,買了就放不下。也許因為日本飯沒有油水的關係,早飯一毛錢,晚飯二毛錢,中午兩片麵包一瓶牛奶。越能吃,我越節製著它。我想胃病好了也就是這個原因。但是閑饑難忍,這是不錯的。但就把自己布置到這裏了,精神上的不能忍也忍了下去,何況這一個饑呢?

又收到了五十元的彙票,不少了。你的費用也不小,再有錢就留下你用吧,明年一月末,照預算是夠了的。

前些日子,總夢想著今冬要去滑冰,這裏的別的東西都貴,隻有滑冰鞋又好又便宜,舊貨店門口,掛著的嶄新的,簡直看不出是舊貨,鞋和刀子都好,十一元。還有八九元的也好。但滑冰場一點鍾的門票五角,還離得很遠,車錢不算,我合計一下,這幹不得。我又打算隨時買一點舊畫,中國是沒處買的,一方麵留著帶回國去,一方麵圍著火爐看一看,消消寂寞。均:你是還沒過過這樣的生活,和蛹一樣,自己被卷在繭裏去了。希望固然有,目的也固然有,但是都那麼遠和那麼大。人盡靠著遠的和大的來生活是不行的,雖然生活是為著將來而不是為著現在。

窗上灑滿著白月的當兒,我願意關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就在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鍾似的來到我的心上:“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此刻。”於是我摸著桌布,回身摸著藤椅的邊沿,而後把手舉到麵前,模模糊糊的,但確認定這是自己的手,而後再看到那單細的窗欞上去。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閑,經濟一點也不壓迫,這真是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過的。從此我又想到了別的,什麼事來到

chapter ③

Xin Ling De Zui Hao Xi Li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我這裏就不對了,也不是時候了。對於自己的平安,顯然是有些不慣,所以又愛這平安,又怕這平安。均:上麵又寫了一些怕又引起你誤解的一些話,因為一向你看得我很弱……

吟11月19日

航船中的文明

◎[中國]朱自清

第一次乘夜航船,從紹興府橋到西興渡口。

紹興到西興本有汽油船。我因急於來杭,又因年來逐逐於火車輪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裏,領略先代生活的異樣的趣味;所以不顧親戚們的堅留和勸說(他們說航船裏是很苦的),毅然決然的於下午六時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質文明”的汽油船,卻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們徘徊其間,左右顧而樂之,真是二十世紀中國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兩個軍弁是例外。滿船沒有一個士大夫;我區區或者可充個數兒——因為我曾讀過幾年書,又忝為大夫之後——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裏去了呢?這不消說得,都到了輪船裏去了!士大夫雖也擎著大旗擁護精神文明,但千慮不免一失,竟為那物質文明的孫兒,滿身洋油氣的小頑意兒騙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於是航船雖然照常行駛,而光彩已減少許多!這確是一件可以慨歎的事;而 “國粹將亡”的呼聲,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嗚呼,是誰之咎歟?

既然來到這“精神文明”的航船裏,正可將船裏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虛此一行。但從那裏下手呢?這可有些為難,躊躇之間,恰好來了一個女人。——我說“來了”,仿佛親眼看見,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來了”,是在聽見她尖銳的語音的時候。至於她的麵貌,我至今還沒有

chapter ③

Xin Ling De Zui Hao Xi Li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看見呢。這第一要怪我的近視眼,第二要怪那襲人的暮色,第三要怪—— 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麵,男人坐在後麵;那女人離我至少有兩丈遠,所以便不可見其臉了。且慢,這樣左怪右怪,“其詞若有憾焉”,你們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樣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約略的”看來,都是鄉下的黃麵婆而已。至於尖銳的語音,那是少年的婦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為奇。然而這一次,那來了的女人的尖銳的語音竟致勞動區區的執筆者,卻又另有緣故。在那語音裏,表示出對於航船裏精神文明的抗議;她說,“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後麵來,(因前麵太擠,實無他故,合並聲明,)而航船裏的“規矩”是不許的。船家攔住她,她仗著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臉皮,大著膽子,慢慢的說了那句話。她隨即坐在原處,而“批評家”的議論繁然了。一個船家在船沿上走著,隨便的說,“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錯。做秤鉤的也是鐵,做秤錘的也是鐵,做鐵錨的也是鐵,都是鐵呀!”這一段批評大約十分巧妙,說出諸位“批評家”所要說的,於是眾喙都息,這便成了定論。至於那女人,事實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難鳴”,或者她飽飫了諸位“批評家”的宏論,也不要鳴了罷。“是非之心”,雖然“人皆有之”,而撐船經商者流,對於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這樣“詳明”,也著實虧他們了。中國畢竟是禮義之邦,文明之古國呀!

我悔不該亂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

“禍不單行”,湊巧又來了一個女人。她是帶著男人來的。——呀,帶著男人!正是;所以才“禍不單行”呀!——說得滿口好紹興的杭州話,在黑暗裏隱隱露著一張白臉;帶著五六分城市氣。船家照他們的“規矩”,要將這一對兒生刺刺的分開;男人不好意思做聲,女的卻搶著說,“我們是‘一堆生’的!”太親熱的字眼,竟在“規規矩矩的”航船裏說了!於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們有我們的規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有的沉吟的說:“一堆生的?”有的驚奇的說:“一‘堆’生的!”有的嘲諷的說:“哼,一堆生的!”在這四麵楚歌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隻得服從了!“婦者,服也”,這原是她的本行呀。隻看她毫不置辯,毫不懊惱,還是若無其事的和人攀談,便

知她確乎是“服也”了。這不能不感謝船家和乘客諸公“衛道”之功;而論功行賞,船家尤當首屈一指。嗚呼,可以風矣!在黑暗裏征服了兩個女人,這正是我們的光榮;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見了——於是乎書。

1924年5月3日。

chapter ③

Xin Ling De Zui Hao Xi Li

心靈的洗禮

◎[德國]歌德

如果惡意與憎恨由犀利的目光牽聯,它們就隻會徒留於觀察者表麵的看法。反之,如果犀利的眼光使得好意與友愛能親密地結合,它們就能洞悉世界及所有人類。換句話說,它們能達到人的最高的期望。

探測你的內心,你便可以認清全部的你。因此,當你呼喚它們時,你的身體可以自然地聽到內心回答:“是”。如此一來,歡喜、快樂自然成為你最佳的表現方法。

思想如果不是以活動的天性為基礎,就無法有效地推動運動著的生活。它隻能隨著不同時期的情勢發展或消滅,而多樣地變化思想又無法使世界真正地獲利。

完全投降自己內心的人,通常隻能發現一半的自己。為了使自己能變成最完美的人,他會去捉一個弱者或捉住一個世界。

人類若以內在靈魂而非外在因素來對待自己的話,靈魂勢必深切反省自己的內心。這恰巧與音樂人麵對樂器時的心理如出一轍。

幸福的價值

◎[德國]費爾巴哈

如果你為了追求幸福而將自己弄到自殺的地步,這並不能說明什麼,隻能說明你是為了自己認為是主要的東西而犧牲你認為是次要的東西,為了你的更高幸福而犧牲你的生命,為了高級的福利犧牲低級的福利,為了必要的東西犧牲可以缺少的東西,雖然這種可以缺少的東西也是你認為你所舍不得的,雖然缺少這種東西會引起你的苦痛。但是,如上所述,隻要你想得到比它更好的,你的不舍也會變成舍得。

水不是酒,它隻不過是適於飲用的一種液體,在各種飲料中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必需品。人們認為它具有一定魔力的時候,正是人們急需要它的時刻。這種必要性將水變為酒,將黑麥變為極精細的上等小麥粉,將草墊變為由鴨絨做的被褥;將泥土塑造為公爵,而反之也常將公爵變為泥土!將最平常、最不起眼的東西變為最高級的東西,將最不值錢的東西變為無價寶;通常被人們任意踐踏的鄉土,到了遠在他鄉的落難者手中,卻如同害怕別人搶奪的寶貝。

幸福生活的價值是變幻多端的,如寒暑表一樣,它有時會升高,有時會降低。一個陳腐的真理是:我們並不把經常不斷享受的東西感覺為幸福,並加以珍重。另一個陳腐的真理是:為了認識某種東西是幸福,最好我們先喪失這種東西;雖然我們不認識也不注意某種東西,但隻要我們能擁有它就是幸福的。健康就是其中之一,對於一個健康者說來,健康是

chapter ③

Xin Ling De Zui Hao Xi Li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毫不為奇的,是當然的,是不值得注意和重視的,而實際上其他幸福的來源都基於它之上。當健康變成一種健康的饑餓時,那是因為自己的一貧如洗。但是,如果一個健康的窮光蛋一旦病了,或開始感覺不舒適,啊!你看,原來極少受重視的健康會怎樣立刻在人生幸福中抬高自己的地位,會怎樣變成超越其他一切幸福的幸福,變成最高的幸福!這個窮光蛋會激動地大聲說:“隻要有健康。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貧窮和苦難都滾一邊去吧!從現在開始,我要用我的勞動來換取財富,我要成為最富有的人!”

熱愛生命

◎[法國]蒙田

對於某些詞語,我常常賦予特殊的含義。就拿“度日”來說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度日”對我來說無疑是在“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去“度”,這時我是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

壞日子,要飛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度日”、“消磨時光”的常用語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習氣。在這些人眼中,生命的利用仿佛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不外乎在於將它打發、消磨,並且盡量回避它,無視它的存在。至於我,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自然恩賜予我們生命,所以我們的生命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隻能怪我們自己。

“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托於來世。”

不過,我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生之艱辛或苦惱所致,而是由於我清楚地知道,人本來就是要死的。因此,隻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對死不感到苦惱。

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生活樂趣的大小與我們生活的關心程度成正比。關心生活比別人多一倍,所以我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自我尊敬

◎[俄羅斯]愛因·蘭德

為了追求並獲得生命所需的價值,進而成功地與真實世界打交道,人們需要自我尊敬,他們需要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充分的信心。

與自我尊敬相對立的是焦慮和犯罪感,並且是心理疾病的症狀,它們使人價值喪失、思維分裂和行動麻木不仁。

隻有當一個自我尊敬的人選擇了他的價值,確立了他的目標,並且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時,他才會有統一的行動。這就像一座通向未來的橋,生命將在這座由信念支撐的橋上通過,這種信念是一種思維、價值和判斷的能力,也是人的價值。

這種信念不是特殊的知識、能力和技巧對真實世界的控製。它不依賴於某種特定的成功或失敗。它反映了人與真實世界的基本關係,人們信念的基本能力和價值。它也反映了一種自信,也就是人在本質上或原則上對世界的權利。

自我尊敬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評價,具有傳統道德的人是不可能接受它的。他們的自我犧牲和神秘主義信條都不可能使人達到心理健康或自我尊敬。這些信條是心理論和存在論的自我毀滅。維持自我生命和達到自我尊敬,要求人們完全運用理智,而道德傳統卻要求人們具有完全信賴於一種教條的信仰,而這種信仰是不具備感官事實和理性證據的。

一個人自己判斷的標準隻有兩條,要麼是理性,要麼是他的感覺。所謂神秘主義者就是以自己的感覺為認識工具的人,在這種人的心目中感覺與知識的方程式等同。

為了達到所謂信仰的“德性”,自我犧牲的信條驅使人們放棄自我的觀察和判斷,過著無法使自己的生活感受成為他人知識一部分的非理智的生活,並使自己陷入假想之中。由此,人們必須壓抑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並把它看成是罪惡的,人們必須限製由此不斷產生的任何問題。

所有人類的知識和概念都是一個有等級秩序的結構。人類思維的基礎和出發點是人的感官知覺。隻有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能形成最初的概念,然後通過確認和整理更大範圍內的新概念構造知識大廈。

chapter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