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幫著父親給哥哥爭官職,皇上一定是會不高興的,雖然眼下沒有什麼大礙,可是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惹怒了皇上,憑你家裏現在有什麼權勢,也都是轉頭空。
而且,不知為何,謝敏隱隱的感覺,皇上對於楚代璋,似乎是有著些許好感的。
當年楚家出事的時候,謝敏還年少,並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別說謝敏,就是絕大部分的朝臣,也都不知道是誰告發了如日中天的明國公,怎樣告發,為何告發。
隻是謝敏感覺到,這件事情,也許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時過境遷,皇上對楚萬,並不見得有著對反臣的那種恨之入骨,反倒,好像是有些虧欠的意思。
若不然,聽到謝敏提起楚代璋來,皇上也不會表現出一種如釋重負的樣子。
總之,這一局,謝敏自認為是走對了極為關鍵的一步。
皇上也很是認可謝敏的建議,沒跟任何人商量,當晚便下了決定,任命楚代璋接管盛啟軍,同時封為四品防守尉。
此旨一下,滿朝嘩然。
不要說謝正則謝攸父子倆,就算是姚尚書一眾人等,也斷斷沒有料到居然會是這麼個結果。
楚代璋是誰,那不是當年的罪臣楚萬之子麼?皇上曾經饒他不死,發配充軍,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如今雖然是從黎輝那裏受了些委屈,怎麼也不能就從千夫長直接升為四品官員吧?
若說這一道聖旨震動了整個京城,那真是一點兒都不誇張。
然而皇上似乎對這件事情態度十分堅定,不論朝中官員怎樣勸說,皇上都堅持認為,一定要啟用對盛啟軍熟悉的軍官作為將領。
除了代璋,還有誰堪當此任?大臣們好像對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答案
更何況,朝中對於楚萬熟悉的重臣,還是大有人在,一聽說是楚萬的兒子,還會想起當年楚家的威風。雖然代璋現在隻是個小小的千夫長,可是還有很多人記著他將門之子的雄風。
再加上,盛啟軍中熟悉代璋的人,以萬光為首,都對這個旨意毫無異議,時間長了,別人也不好說什麼了。
而這一邊,謝家自然是鬧成了一鍋粥,謝正則大驚大怒,沒想到自己機關算盡,居然到頭來反為他人做嫁衣裳,一氣之下,大病一場。
謝家上下,誰也不知道這其中謝敏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更不會想到完全是謝敏一手策劃。
謝攸還急急忙忙的想去宮中找妹妹尋計問策,然而謝敏假扮出的無奈和力不從心,讓謝攸也隻得悻悻而歸。
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謝正則也會暗暗感歎,也許皇上真的是為了當年的事情,要彌補給楚家什麼?若真是這樣,那一切似乎也說得通了。
如今既然事已至此,謝家父子,隻能滿心希望代璋能捅出個什麼簍子來,不然,誰也無法阻止代璋順理成章即將走馬上任的事實。
另一邊,順王府中,最先聽到消息的黛瑾,先是驚訝了許久,快要昏倒過去,回過神來,才慢慢替哥哥感受到苦熬出頭的喜悅。
自從寫信給了謝敏送入宮中,黛瑾就是日日為哥哥懸心。
綰綰之前說的十分駭人,若是哥哥真的被誣陷叛國,那楚家就是連著兩代人死於冤屈,每每想起這,都讓黛瑾淚滿衣襟。
而謝敏收到信後,隻是派人給傳了一句話,說是會盡力而為,便就再沒有了聲息。
黛瑾不敢再過多的煩擾謝敏,也不敢過多的向綰綰詢問,隻能一天一天的等待,盼著能聽到一丁點兒關於哥哥的消息。
時間一點點過去,黛瑾甚至開始懷疑,也許哥哥就這樣被人在軍中迫害死了,都不會傳出什麼消息來。
直到後來,萬光告知綰綰,說是一切都不用擔心了,黎輝不僅沒有陷害成功,反倒被京官逮了個現行,現在已經下了大獄,等候發落。
黛瑾和綰綰著實開心了好一陣兒,然而想通過萬光聯係上哥哥,想見那麼一麵,卻又變得難上加難。
先是說代璋為此案關鍵證人,不能擅自行動;後來又說有要緊的事情,皇上要親自召見。
黛瑾身孕的月份也越來越大,每日身子不適,心情又緊張不安,雖然前後不過十來天,卻頭一次感覺到了度日如年。
直到今天有人來回,說代璋因為軍功顯赫,加官進祿,一夜之間成為了世人皆知的盛啟軍將領。
而且,來人還說,代璋將軍也知道了妹妹的下落,等待任職所需的一切手續儀式結束之後,就會來到順王府,與黛瑾兄妹相見!
從父親獲罪以來,也許這是黛瑾第一次,有了發自內心的快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