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倫·坡《瓶中手稿》的翻譯風格探析
專題愛倫·坡論
作者:李宗順
《瓶中手稿》是愛倫·坡的代表作。在短篇小說的創作中,愛倫·坡總是營造出一種近乎死亡和驚悚的故事氛圍,善於把心靈的孤獨和小說人物的生活經曆結合在一起,短篇小說《瓶中手稿》就傳承了這種寫作手法,把他一生的悲慘命途和孤獨深刻地揭露出來。本文以《瓶中手稿》為切入點,站在語言學的角度,分別選擇了國內四位著名的翻譯家對這部小說的中文翻譯風格進行研究,並從中解讀愛倫·坡《瓶中手稿》的語言藝術。
一、愛倫·坡與《瓶中手稿》
埃德加·愛倫·坡是19世紀美國的傑出作家,被認為是美國浪漫主義的先鋒,他的文學創作融入了許多懸疑、驚恐的元素,被公認為推理小說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第一位受到大眾關注,並且僅僅以文學作為滿足生存需求的作家,因此他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經濟的困境以及人生的漩渦之中。事實上,在愛倫·坡很小的時候就麵臨了雙親紛紛離世的悲慘經曆,於是他就被艾倫夫婦收養,但是從始至終都沒有被正式收養。愛倫·坡步入軍職以後就離開了養父母,並在1821年的時候通過自費出版了他文學生涯中的處女作《帖木爾》,自此以後,他也開啟了文學的道路,全身心地投入到散文的創作中,數年間在不同的雜誌中謀求一份職業。豐富而又坎坷的人生經曆逐漸形成了他富有獨特性的寫作風格,也成就了他在美國文壇中的中堅地位。
愛倫·坡的科幻小說《瓶中手稿》於1833年完成創作,曾經獲得了征文一等獎,並拿到了50美元的獎勵。及至1840年的時候,愛倫·坡就把這部短篇小說納入到《怪異故事集》得以出版。故事的時間背景發生在18世紀,並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當時的“我”踏上了遠離親朋好友而獨自在異國漂泊的道路,在多年後的一天,“我”登上了一艘航船,但在途中卻遭遇了劇烈的風暴襲擊,船上的人幾乎都遭遇了不幸,唯獨隻剩下“我”和一個瑞典的老人。船隻順著大海向南方靠近。在航道上“我”又遇到另外一艘十分詭異的船隻,“我”被大海拋向了這艘船。這艘船也是朝著南方航行,船上都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但他們幾乎都不理睬“我”,大船在暴風雨的衝刷下飄搖前進,並駛向了南極,最後連同“我”一起沉入到南極的深海裏。
二、愛倫·坡《瓶中手稿》的翻譯風格
我國翻譯學者紛紛對愛倫·坡《瓶中手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並翻譯了諸多不同版本的中文譯文,本文選取了四個不同時期的翻譯者的版本進行解讀,並進一步分析譯文與愛倫·坡原著風格的異同。在翻譯《瓶中手稿》時,翻譯者應保持謹慎和嚴謹的態度,盡管詞語在含義上並沒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將其放置在不同的語境中就會產生一些差異或者感情偏差,這就要求翻譯者根據《瓶中手稿》中涉及的不同語境來選擇不同的釋義,並在目的語中采用恰當的詞彙進行轉換。另外,在語義完全符合原文的基礎上,翻譯者還應致力於還原愛倫·坡的語言風格,盡可能地為讀者呈現最為地道和真實的小說故事。
(一)運用句法知識,展現《瓶中手稿》嚴謹的語言風格
漢英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體係,兩者所涉及的語法也存在差異,相對來說,英語的語法要更為嚴謹。在英語的句子結構中,主語和謂語是兩個必不可少的成分,但在漢語中則可以出現沒有主語的句子。對於此,翻譯者在翻譯愛倫·坡的《瓶中手稿》時,要恰當地采用句法知識,這樣有利於理清句子之間的邏輯性,不僅能有效地避免誤譯情況的發生,還能讓讀者真正了解愛倫·坡的語言特色和寫作風格。例如在《瓶中手稿》中有一句話為“I’ve just left the deck,where I find it impossible tomaintain a footing,although the crew seem to experiencelittle inconvenience”從句子結構來分析,這句話的基本結構是由主句+讓步狀語從句構成的,在主句“I’ve just left the deck”中,由“deck”充當先行詞,並在後麵攜帶了一個由副詞where構成的定語從句,於是原文中的這個句子結構就顯得很明了了,在where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although the crew seem to experi-ence little inconvenience”中,很顯然“the crew”作為從句中的主語,“seem to experience”是謂語成分,而後麵連接的是賓語,整個從句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主謂賓的結構,但都沒有與主句中的“I”發生聯係,所以在翻譯這句話時就要特別注意句子的所屬成分。在《瓶中手稿》的翻譯版本中,筆者選取了1993年丁放鳴以及2004年曾豔兵的譯文,經過對比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曾豔兵的翻譯文本存在誤譯,而錯誤之處則在於這個句子中的主句主語以及從句主語的判斷,曾豔兵把讓步狀語從句中的主語與“I”等同起來,正確的應該是丁放鳴翻譯的,把“水手們”作為從句中的主語。曾豔兵的譯文與原著產生差異就是因為缺乏嚴謹的態度,沒有對《瓶中手稿》進行嚴謹的探析和挖掘,從而誤解了愛倫·坡所要表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