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千秋節(3)(2 / 2)

“哦!竟然是這樣,老臣隻知那大師最後取了廟裏的神像和那材料一同融化,最後鑄成了刀,卻不知中間還有這樣的經過,難怪、難怪啊!”定北侯聽到他說完,倒是激動起來,到底不是發生在本國的傳說,這口頭相傳的,自然是沒有人家古書上記載的詳細一些。

“正是如此。”上官東頓點了點頭。

“咳咳,老臣失禮了。”楊侯爺再次端詳了那混沌刀片刻,等反應過來時,大殿裏幾乎是一片寂靜,這才回神,這混沌刀的來曆還沒講完呢,龍椅上的昭華帝揮了揮手,示意無事,讓他繼續。

“據說,那寶刀鑄造成功之日,卻天生異象,後來,大師發現,甚至是碰過它的弟子,都會不明不白的死去,這讓他心裏蒙上了一絲不安,有一日夜晚,他因為又一個弟子的離去而輾轉難眠,卻突然聽到耳邊傳來一陣‘嗖、嗖’的嘯聲,小心的推門而出,就見那寶刀正在發著血一般的光芒,直直的衝向他另一個弟子的屋子裏。”說到這,大家的表情都有些專注,是聽入迷了。

“大師,心中一陣恐慌,連忙追了過去,最後師徒二人與那刀周旋許久,那刀割破了大師的衣衫,沾了大師的血,卻突然靜止不動了。這讓師徒二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後來接連幾次發現,原來大師的血肉是能止住那刀繼續為害的,於是大師最後下了決定,他跟弟子說,此刀的現世是因為他,那麼也應該由他來阻止接下來的一切,於是,就抱著刀,一刀刺進了心窩,那刀果然是沒了動靜,而弟子則是按照師父臨終前的約定,回到了那古廟,剃了發,將刀好好的藏起,做起了僧侶。”

“那,現在這把刀是……?”在場的有些大臣,已經不由的發出了疑惑的聲音,若是此刀的現世是這樣的不吉,那麼這北冥國怎麼會將此刀作為千秋節的賀禮。

上官東頓自然是聽出了他們真正的疑慮,便也不等定北侯出聲,就開口繼續往下說道:“如此過了大概一百多年,後來,有一雲遊的高僧,途徑古廟,一進廟就直言此處有殺氣,那守廟之人是當初的弟子,一代傳了一代,自然是懂得高僧的意思,連忙將人請了進來,又將那封存已久的刀拿了出來。”

“哦,莫不是那高僧有了破解之法?”昭華帝也出言詢問起來。

“正是如此。”上官東頓點了點頭,又看向了定北侯歉意的一笑,抬手做了請的姿態,示意他可以繼續往下說了。

“老臣對此段也是隻知一二,讓上官將軍見笑了,煩勞將軍繼續往下說吧。”定北侯卻是拱了拱手,示意他繼續說,因為這一段他祖父描述的含糊,他也是不甚清楚的。

“既然如此,那東頓就繼續說了。”上官東頓見他姿態正常,不像有假,就點了點頭,繼續往下敘述起來。

“那高僧見了刀,直呼殺氣太重,在守廟僧人的追問下,先將此刀的鑄造過程已經封存的經過都問了一清二楚,才說,那刀混合了的神像是留有了神性的,那從天而降的星辰落在這古廟裏自然也不是湊巧,而是注定的,本應煉製出保人平安的神像,卻陰差陽錯的成了刀,這刀倒也是好刀,畢竟其中還夾雜著神性,可惜的是因為處理不當,早早染了血,才變成這般。”

“哦,原來如此,這高僧怕也是個懂刀之人啊。”定北侯在一旁感慨萬分。

“是,那守廟的僧人見他如此開解,自然是希望他能夠化解那刀上的戾氣,這也是曾經那弟子的願望,高僧也可惜此刀不應該就此埋沒起來,就出手相助,先是請人圍繞此刀誦經九九八十一天,再挑了良辰吉日將此刀回爐,那守廟的僧人本是拒絕的,但高僧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讓他也隻好同意了這樣的做法。”

“哦?沒想到,此刀還回爐重造過。”昭華帝疑惑的打量了一下定北侯手中的刀。

“那守廟的僧人也以為是要回爐重造,卻不想並非如此,那高僧將刀丟進了爐中,讓人不必多管,隻控製好火要燃夠七七四十九天,等到火滅之時,眾人才驚訝的發現,這刀竟然變成了兩把。”

“兩把?”昭華帝有些不太明白。

“老臣也略有耳聞,方才就想問少將軍,這把刀是兩把中的哪一把?”定北侯倒是知道的,不過少時隻聽聞是有兩把刀,卻不知如何區分,當然也可惜自己隻能見到其中的一把。

“那兩把刀,由高僧帶著一同入定,又經曆了幾百年,直到我朝先皇開朝之時,正趕上朝野一片混亂,便得到了大師後人獻上了兩把刀,靠此刀定下了北冥,奉為了國寶,待事後問起時,才知如此寶刀因經曆坎坷,竟然一直未有名,就有感而發,得知那大師有名號為混沌,便分別起名為混和沌,合二為混沌。”上官東頓聽到了定北侯的詢問,卻不著急回答,先是交代了一番此刀名字的來曆,才繼續往下說。

“而我國奉上作為賀禮的此刀,則是那混沌中的‘沌’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