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過當時局裏結案的報告,上麵寫刀是阿彪的,而且隻有他的指紋但是經過我的調查發現當時的報告存在著作假行為!當我再一次翻回去查看那把刀的時候法醫明確的告訴我刀上除過他自己的指紋外還有一枚新的指紋!”隨後父親留下的話讓林宇有點驚慌。
新的指紋?難道說報告真的是偽造的?誰會有這麼大的膽子?竟然想要掩蓋證據!當他想到案子受理人是老業時後脊背一陣涼意襲來。難道說老業在故意掩蓋真相?可是他這麼做的意思是什麼?是局裏的要求還是自己肆意妄為想要幫凶手脫罪?他不敢繼續往下想。
“我順著這個指紋的線索加上殺死阿彪的凶器是局裏的配槍這條思路很快就鎖定了當時局裏負責看管槍械的陳一鳴。當我打好報告準備上交徹查案子的時候109案件就爆發了!”
看到這林宇突然感覺到一絲異常,局裏的檔案裏並沒有這些事情多記錄。他似乎感受到了父親當時的處境。林誌邦暗地裏已經調查出了阿彪事件的凶手,但是還沒來得及將真相告知他人,陳一鳴就遇害了。
“陳一鳴的突然死亡讓我一下產生了警覺。那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可能是我私下調查案子的消息暴露了,但是隨著事情的發展我越來越覺得阿彪的死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件事情還沒結束,藏在背後的黑手似乎對我的行動了如指掌,先我一步動手殺死陳一鳴滅口。這個時候我才感覺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個隱謀之中,而且那個人就在身邊!”
原來從那個時候開始林誌邦就已經知道了警局裏有“鬼”,也推測到前麵的危險,但是他還是決定義無反顧的查下去。
“由於是局裏的警務人員死亡,當時的反響很大瞬間都將目光放在了這個案子上麵卻忽略了阿彪事件和此事是有聯係的,而這種聯係很微妙。因為陳一鳴死亡的樣子和阿彪很相似,不但如此現場都發現了毒品的蹤跡。”
“雖然都是細小的關聯但是如果不仔細觀察是不會發現的。當時我曾經向局裏提出過要求並案處理但是被否決了。因為當時的阿彪事件結案後成為了最不希望被提起忌諱。”
“那時候我一心想要查清楚背後的黑手卻不能打草驚蛇,隻能按耐住心裏的衝動嚐試著先從陳一鳴的案子查起。我萬萬沒想到我剛剛有眉目的時候幕後的黑手再一次出手了!而這次竟然就是我身邊的人!”
“陳一鳴的死局裏特意封鎖了消息,案件的偵破磕磕絆絆不能說是很順利。從我的角度來看和阿彪死亡的現場相比這一次變得更加的謹慎和嚴謹。現場並沒有留下關於凶手的任何信息。”
“世界上並沒有絕對完美的犯罪。雖然這一次的凶手確實要比陳一鳴殺害阿彪時更加的專業,但還是被我發現了突破口,由此我找到了殺害陳一鳴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