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三種方法(1 / 2)

談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三種方法

考試研究

作者:蘇彥軍

審題立意是考生寫作高考作文必須邁過的第一道關卡,要求考生對題目進行具體、全麵分析,準確把握題目的寫作方向和要求,考查學生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辨能力。新課標背景下,高考作文試題基本以新材料作文為主,思辨性越來越強。怎樣才能順利通過審題立意這道關卡?本文以2014年全國及各省市的高考真題為例,介紹了三種審題立意的方法。

一、因果推斷法

高考語文考綱在作文發展等級一條明確要求,學生要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高考作文材料大多數選取的是關涉社會人生的現象性材料,而這種現象往往就是一種結果性的東西,要求考生依據題中材料,合理推斷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這種原因往往就是作文要求的立意。所以,因果推斷法是高考作文審題立意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1.例一:(2014年北京卷)

北京過去有許多老規矩,“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閑事”、“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等,這些從小就被要求遵守的準則,點點滴滴,影響了一輩輩北京人。

世易時移,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不久前,有網友陸續把一些老規矩重新整理出來貼到網上,引發了一片熱議。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關注,這種現象引發了你哪些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於700字。

題中畫線的幾處,我們可以進行因果推斷,推斷出來的原因就是材料指向的作文立意。

對於第一處畫線,我們可以思考:“老規矩”影響一輩輩北京人的原因是什麼?實際上,這些“老規矩”就是人們應該遵守卻被社會忽視的中華民族傳統家風文化,據此,我們可以立意:社會呼喚優秀的家風文化/莫讓好規矩走遠/培養做人的一些規矩,使人終身受益等。

對於第二和第三處畫線,我們可以思考:這些老規矩為什麼會被人們重新搬出來,而搬出來又為什麼會引發關注。顯然,原因在於人們認為有重提“老規矩”的必要。據此,我們可以立意:老規矩不等於過時,不該淡忘,傳統規矩值得借鑒,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需要繼承和發揚/規矩是生活中人人需要的基本禮儀,是文明的標誌等。

2.例二:(2014年重慶卷)一個遊客去波羅的海海濱度假,找到一處房屋,打算同房東——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簽下租房合同。老人勸他不妨先試住幾天,看究竟合適不合適,再做決定。

遊客住下後感到很滿意。到第5天,將要簽合同時,卻發生了一點意外:一個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電話告訴了老人,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我過來簽合同時再拿一個來。”遊客把碎玻璃和屋裏其他垃圾打掃了。不久,老人來了,進屋後就問:“玻璃杯碎片呢?”遊客回答說,已裝進垃圾袋,放到門外了。老人趕緊出門,打開垃圾袋看過後,臉色凝重地對遊客說:“對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