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應在晴暖好天氣
永無島
作者:謝寧遠
新書《許你晚風涼》現已全國上市
那天從曼穀回國,買的港航廉價機票,因此必須經曆惱人的轉機,加上航空管製,我足足在HK機場滯留了10小時。
百無聊賴中,唯一能安慰我的事就是看書,也不用座位,對我來說,站著閱讀就像站著吃飯一樣,反而可以消化更多。我的目光四處搜尋,運氣還真不錯,航站樓裏確實有家繁體小書店。
就在暢銷榜上,我一轉身看到了這本小說,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文譯名《星運裏的錯》,光是書名就夠美了。得到一本好書,就像遇見一個賞心悅目的人一樣,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但凡碰上了,我都不輕易鬆手。就因為太癡迷於閱讀它,我差點錯過了飛機。結束旅途回了校,我又連夜找來以此改編的同名電影,竟比書還精彩。
這故事很簡單,男孩與女孩,一個16歲的肺癌,一個17歲的骨癌,在癌友互助會認識,從此像茫茫宇宙裏兩顆小星辰一樣彼此吸引,彼此照耀。女孩因絕望而消極,男孩就用小太陽一樣的性情悄悄影響著她,改變著她,兩個人越走越近,開始在告別世界之前處處留念,隻為不留遺憾……
和電影裏幾場用盡全力的哭戲比起來,更觸動我的是一些溫暖又刺人的小哲學。它們不激烈,也不震撼,像暮春時節的柳絮一個不小心鑽進鼻腔裏似的,癢癢的,讓人忍不住打個噴嚏,不知道怎麼的,眼眶就紅了。大概由於同為作者,我更明白要寫出人人看了都會被治愈的東西,比製造悲苦離奇的大波折更需要真心,也更難得。
比如女孩的媽媽說:“你知道比因病去世更令人難過的事是什麼嗎?是你看著家人得了癌症離去,而你,隻能這麼看著。”那種毫不費力就流露出的無力感,因為細小,才顯得如此貼切,像被麻醉槍打進心裏一樣,讓人猝不及防。
再比如故事最後,年輕的男孩要先一步去世了,於是他讓自己的好哥們和女孩一起,在他長眠之前,為他提前辦一個“預備葬禮”,女孩和好哥們輪流站在教堂裏為男孩念悼詞,而男孩就靜靜坐在下麵,微笑著聽,幸福地體會。
這個古怪的情節,莫名地讓我好動容,播放鍵倒來倒去看了好幾遍。是啊,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舉行那麼多葬禮,大家捧花盛裝出席,隆重緬懷,深刻追憶,若是八旬老人離開,還被稱為喜喪,全家花錢讓人吹鑼打鼓,當作開心事來操辦,處處喜樂融融……而這些,當事人都看不到。
所謂葬禮,不就是一場告別嗎?既然是對這世界和所有人的告別,為什麼自己沒機會經曆一切呢?長久以來,我們都在缺席自己此生最後的一場告別。
如今我還很年輕,很年輕,離生命告終還很遙遠,但我真的希望可以看見自己的葬禮。
如果可以,我希望挑一個頭頂湛藍的好天氣,不要在冰冷的別處,就在暖融融的草地上,大家不穿黑衣,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身著喜歡的衣服,坐在一起,就像任何一次吃飯K歌一樣,喝點啤酒,在微醺之後擁抱、聊天、打趣,然後在黃昏降臨時各自回家,不必說再見,因為不會再見。
就像《星運裏的錯》電影裏的台詞一樣:“遺忘在所難免,我也知道,我們都在劫難逃。總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努力將會重歸於土。我還知道,太陽終究會吞噬我們唯一的地球。”既然都已經可以直麵消亡了,為什麼不好好完成告別?
我還希望在那一天,現場樂隊都聽我的,隻單曲循環一首歌,懶洋洋的《You are My Sunshine》。它有一種美好的超能力,我每聽一次,都會感到幸福實打實地就在我手心。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You never know dear,how much I love yo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