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衰老與抗衰老
醫苑縱橫
作者:譚長濤
[摘要]在抗衰老的眾多方法中,我認為保護基因與細胞和提高基因與細胞的自我修複能力;選擇有益的外環境,改善機體內環境;加上減少新陳代謝的積累損傷,從這三個方麵做起,便能達到健康和抗衰老的目的。
[關鍵詞]衰老;抗衰老;細胞;自我修複能力
在抗衰的眾多方法中,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作用,但至今還沒有一種方法能被大家認可,我在眾多的衰老認知及抗衰方法上,探索了自己對抗衰老的認識和方法。從衰老的原因上,可大體分為兩大類:一為內因,緣於基因與細胞。二為外因,即環境,環境因素導致基因與細胞的損傷以致衰老。而在抗衰老的探索中,我認為基因源自遺傳,迄今為止,改變基因用於抗衰老的方法尚未成形,基因存在於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中,人類的生命是從受精卵細胞開始的,經曆了胎兒、新生兒、幼年、成年、老年,直到死亡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是以細胞為單位進行的,因此,細胞和基因是人類生、老、病、死的基本單位,雖然遺傳的基因和細胞我們無法改變,但提高基因和細胞的自我修複能力,我們還可以通過藥物和技術做到一定的改善,源於這一點認識,我認為抗衰老的第一方法是提高基因和細胞的自我修複能力和保護基因與細胞。眾所周知,生命的產生與存在都離不開自然環境,環境因素是生命生存的根本,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環境也就沒有生命的生存,隻有良好的環境才有良好的生存,所以,抗衰老的第二方麵是保護和改善環境。以基因和細胞為單位的生命,在環境之中生存,依賴於生命的最主要功能和特征——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命與環境的橋梁,如果沒有新陳代謝也就沒有生命,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新陳代謝既帶來生命,也帶來了對生命的損傷,所以減少和改善新陳代謝積累所致的失調或損傷,也是抗衰老的重要方麵。
源於這些認識,我認為抗衰老的方法,不外乎這三個方麵,即:
1.保護細胞和基因,提高細胞和基因的自我修複能力
在長期的生命演進過程中,生物體時刻受到來自內、外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DNA的改變不可避免,各種體內、外因素所導致的DNA組成與結構的變化稱為DNA損傷。當DNA發生不完全修複時,DNA發生突變,染色體發生畸變,可誘導細胞出現功能改變,甚至出現衰老、細胞惡性轉化等生理病理變化。DNA的遺傳保守性是維持物種相對穩定的最主要因素,而DNA的修複能力則是維持健康和延緩衰老的主要因素,是能夠用藥物和其它方法改善與提高的。
做為生命的最基本單位——細胞,也是這樣,生物體內每時每刻都有細胞在衰老、死亡,同時又有增殖和新生的細胞進行補償。細胞衰老是細胞在正常條件下發生的細胞的生理功能衰退和增殖能力減弱,以及細胞形態發生改變並趨向死亡的現象。細胞衰老是機體的衰老和老年病發病的基礎。能夠保護細胞和提高細胞自我修複的方法和藥物會對生命體的健康和衰老,起到肯定的作用。
我在臨床實踐中,從中藥中篩選出對基因和細胞有保護和修複作用的品種,針對引起基因和細胞損傷的原因,以及機體的狀態,對症用藥,達到保護和提高基因和細胞的自我修複作用,從而使機體健康,達到抗衰老的目的。最常用的藥物有:人參、黨參、黃精、丹參、枸杞子、女貞子、五味子、柏子仁、蓮子、茯苓、龜板、鱉甲、杜仲、棗仁、菊花、菟絲子、赤小豆、綠豆、黑豆、桑椹子、白術、白芍等等。
2.改善機體的內外環境
每個生命體都不能脫離環境獨立生存,從這一角度來說沒有好的環境,便沒有好的生存,更談不上健康和衰老的延緩。這裏所說的環境是指人體的內環境和生存環境。
內環境指機體的飲食營養環境和情緒環境飲食環境。人體的細胞生存於我們的體液環境中,而體液環境又依賴於我們所攝入的飲食營養。所謂病從口入就是指飲食環境對人影響的直接描述,古人在兩千年前對飲食給人的影響也有明晰的記載:“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則生害……凡食無疆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以為疾首。”見於《呂氏春秋》盡數篇。現代醫學對人飲食營養的過剩與缺乏,有著更為清楚的認識,例如營養攝入過多導致的高脂血症、肥胖症;酒類飲料攝入過多所致的酒精肝等,飲食營養不足所致的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症、腳氣病、煙酸缺乏病等,都和飲食環境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