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冠心病研究進展

臨床研究

作者:趙雲鳳 黃賢勝

[摘要]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目前已成為導致女性致殘和死亡最常見、最主要病因。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及CAD診療水平、防治手段的提高,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女性CAD發病率和死亡率卻呈逐漸上升趨勢。與男性相比,女性CAD患者發病機製、危險因素、臨床表現、診療及預後存在顯著差異。女性CAD的嚴重程度通常被低估。加強女性CAD的診治,對女性CAD危險因素進行觀察及評價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冠心病;女性;危險因素;臨床特點

1.女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病理生理學

女性具有較高的血液凝固性增加其凝血塊形成風險Ⅲ;女性冠狀動脈相對較細,女性冠心病患者中較大部分為小血管病變;女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纖維成分含量較少,而脂質泡沫細胞含量較豐富,更易導致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雌激素具有保護血管內皮、抑製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絕經期前冠脈病變程度較輕;內皮功能障礙、血管細小及彌漫性動脈粥樣硬化常被認為是女性心肌缺血原因而非冠狀動脈狹窄。女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病理生理機製不同使其臨床表現各異。

2.女性CAD危險因素

與男性相比,女性CAD患者通常具有多個危險因素,具備1、2個或無危險因素的相對少見。

2.1年齡

從發病年齡看,45歲以前女性CAD患病率明顯低於男性,女性隨著絕經期雌激素分泌量減少,其CAD患病率在絕經之後幾年逐漸增高,直至60歲左右與男性可達平衡;女性CAD發病年齡普遍高於男性,首次出現CAD臨床症狀的時間與男性相比平均晚10年左右,出現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事件的時間較男性晚約20年。

2.2家族史

大多數冠狀動脈疾病與遺傳及環境因素相關,且女性CAD在家族聚集性上的表現高於男性,早發冠心病家庭史更是女性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2.3吸煙

與男性吸煙者相比,女性經常用抽煙來緩解壓力、厭煩及抑鬱等情緒,是女性CAD又一主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50歲以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女性超過60%歸因於吸煙,占因CAD全部死亡人數的21%,而戒煙2年後CAD風險可降低三分之一。這種趨勢也適用於被動吸煙者。且女性吸煙與使用口服避孕藥有協同作用,吸煙將大大增加CAD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2.4高血壓

高血壓是女性CAD主要獨立危險因素。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呈快速增長趨勢,成年人高血壓發病率達33%,幾乎每3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女性高血壓患者冠脈事件的風險增高2-3倍。

2.5血脂異常

冠心病的發病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脂質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是CAD的重要危險因素,與CAD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關,但對女性CAD影響相對較弱。甘油三酯(TG)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CAD的獨立危險因素,但相對於較高濃度LDL-C,低HDL-C和高TG更易導致女性CAD風險發生。

2.6糖尿病

糖尿病是冠心病又一重要危險因素。近年來,糖尿病對心血管係統的危險性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美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中超過50%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且與男性相比,對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害更大,女性患者中2型糖尿病合並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3-7倍,而男性為2-4倍。

美國心髒病學會已提出,無冠心病的糖尿病從冠心病的危險因子提升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代謝紊亂不僅造成心血管的危害,更能加重冠心病。且吸煙合並糖尿病對女性心血管疾病危害更大。

2.7雌激素

雌激素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其中內源性雌激素水平可以改善血管順應性、增強冠脈血流儲備、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等從而保護女性免受冠心病侵害。而絕經期後內源性雌激素產生減少使發病率明顯增加。絕經前女性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低於男性。雖然雌激素替代治療能夠改善血脂、血糖水平、胰島素抵抗,但對接受激素替代療法的女性來說其可能患有乳腺癌的風險明顯增加仍是一個未能解決的問題,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激素替代療法可預防冠狀動脈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