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鎮負責發展工業,末日城負責公民們日常居住,現在依然是這樣的情形。
我先說一下末日城這邊,末日城以前隻有‘大末日發展有限公司’一家企業,負責出售,收購日常用品,武器等,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除了‘大末日發展公司’以外,末日城內又有了數十家企業出現。
現在‘末日城’內的交易市場產生了作用,並投入到正式使用中去,其中發展比較好的幾家已經在城市貿易中占有了不小的份額,比如說以獸皮加工為主導的‘巧手靚裝’,以變異獸獸骨打造武器著稱的‘百煉武器行’,以草藥為主的‘聖手丹藥坊’等,都已經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末日城的商業正在複蘇’。”
李智聽著吳優的解釋,點了點頭,畢竟末日城裏有將近二十多萬幸存進化者,不管是日常生活用品,還是武器裝備,都不能完全依靠李智來解決。
人多了以後,大家也會往商業方麵想,有了一個穩定的生存環境,衣食不愁,剩下的就該思量思量怎麼賺錢,讓自己的日子過的更好。
二十多萬幸存者裏,蘇醒的異能,也是多種多樣,其中裏麵就有幾種比較‘特殊’的技能,就是大家經常說的,生活異能,比說製衣,比如說打造,比如說廚藝,等等,以前大家吃口飯喝口水都費勁,睜開眼睛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這些異能就是最無用,最垃圾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李智的末日城,給了他們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大家不用在擔心日常的生計,雖然不能說完全跟末日沒有降臨之前一樣,至少有了一個相對平靜安穩治安還很不錯的生活環境,在基於這個社會的基準下,這些‘生活’異能就表現出它的作用來了。
商業行為,首先也是由這些‘生活異能’進化者身上開始的,再加上末日城的‘交易市場’推波助瀾,毫不客氣的說,這批人,成了末日城內,第一批先‘富裕’起來的進化者。
剩下的人,也紛紛成立了商盟,戰隊,等等私人組織,除了日常要給末日城幹活狩獵的那幾天以外,其他時間,完全是自由的,自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
末日城對所有城內公民,都有約束性,任何人成為末日城的居民,都會有他們的權利,和相應的義務。
權利就是,享受末日城各種福利,已經安穩的環境,在城內居住。
義務內,末日城法律規定,任何一位末日城公民,每個月都要參加最少七天的‘義務’付出服務,用來貼補末日城的建設和發展,這種付出,可以是‘狩獵’,也可以是去城北鎮工作。
‘狩獵’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每個月隻要參加七天‘狩獵’就可以,除了剩下的時間,歸自己所有以外,也將會得到一些獸皮,食物等日常用品作為獎勵,比安穩的‘打工’要來的豐厚一些。
害怕,膽小,不想出城狩獵的,也沒問題,既然末日城承諾了給大家一個安穩的生活生存環境,那就可以做到,隻不過相對來講,需要渴望‘安逸’的公民,付出的時間要更多一點。
比如說去城北鎮做工,也可以當成是‘末日城’的義務完成,但是時間上,比‘狩獵’時間多出兩倍,也就是說,一個月至少有二十一天,要待在工廠裏做工,日常生活用品補貼,也沒有出城狩獵來的豐厚。
當然,這隻是個比方,有特殊異能的公民,特殊技術的公民等等,都會有優待,許多崗位可以選擇。
但是總體上,就是兩種崗位,第一種‘危險性’的,風險越大,利益也就越大,第二種‘危險係數低’的,安逸,沒有太大的危險性,也隻能夠日常生活自給自足。
不管在什麼時代,肯拚命,肯付出的人,都會賺的更多。
努力才能換來收獲,這也是‘末日城’的行事準則,一視同仁誰也不能例外。
有了這套製度,才可以穩定末日城,以及長久的發展下去,五個月下來,這種製度運行的相當不錯,也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