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經過了初步的商討,這個按照計劃這個編製也都出來了。不過按照張飛揚的計劃,這個部隊一共分為三個步兵旅和一個炮兵旅,其中三個步兵旅也都經過了一些微調,不過很快也都解決了相應大問題。至於三個步兵旅,他們也都是先把架子搭建起來,這樣尤其是未來他們的火炮要補充。目前其還是沒有火炮的,還是需要未來張飛揚派人去進行生產補充。
這個紅襖軍目前分為四個旅,其中命名規則也都非常簡單,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還有炮兵旅。步兵旅的三個旅長,分別是楊妙真、劉全、還有楊友,炮兵旅旅長張飛揚了。
當然,這其實是不折不扣的任人唯親。第一旅旅長楊妙真是楊安兒的妹妹,第二旅旅長是楊安兒和楊妙真的舅舅,第三旅旅長是楊安兒的侄兒。至於最後這個炮兵旅旅長,也就是楊妙真的未婚夫,楊安兒的妹夫。張飛揚擔任這個炮兵旅的旅長,其實也是他們無人可用,目前除了張飛揚,還有哪一個人能夠勝任這種炮兵火器的職責呢?所以目前隻有張飛揚能勝任了,這也是肯定的。
大家商議好了編製之後,張飛揚立馬去進行挑選士兵。這個按照張飛揚和楊安兒的約定,張飛揚是有資格自己挑選士兵的,甚至有優先挑選權力。目前紅襖軍依托於張飛揚的火器,自然要給張飛揚優先挑選士兵的權力,這樣是必然的。張飛揚很快也都把那些適合當炮兵的人挑選了出來,因為張飛揚也算是一個從事了二十年火炮經驗的老手了,什麼人適合當炮兵,他一眼也就看得出來。所以他很快把自己的想要的人挑選了出來,然後去組建這個炮兵旅。
張飛揚很快開始決定自己屬下的編製。
“炮兵第一團,其實是真正的主力作戰部隊。所謂的炮兵第二團還有炮兵第三團,不過是用來生產各種火器的部隊而已。這個炮兵第二團生產輕型火器,炮兵第三團負責研究和生產中型和重型的火器。目前的產品也就是兩種,其中炮兵第二團下屬第一營負責生產手雷和地雷,第二營負責生產虎蹲炮,第三營負責準備搜集各種原材料物資。至於第三團,目前也就是負責火箭彈一種產品了。”
張飛揚對於這個炮兵旅的編製很快也都決定了,這個第二團和第三團其實是生產部隊而已,負責生產火器給別的部隊進行使用。不過目前張飛揚采用的是流水線的生產模式,這個流水線的生產模式有利於他們進行統領,更是有利於他們進行管理。有了流水線的生產模式,更利於他們進行加快速度的生產。這個流水線的生產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倍,甚至保密效果也都更好了無數倍,所以張飛揚當然不傻了。這樣的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有利於提升工業實力,尤其是目前作戰的工業實力。
流水線的效果凡是知道一定曆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威力,張飛也有采用了。甚至接下來讓他還要進行考慮這個第一團,也就是真正作戰部隊的編製了。先把編製定好,這樣才好進行安排分配人手。並且炮兵所需要的作戰素質並非是一線步兵那麼優秀,可是卻對於別的方麵更嚴格。按照他們的能力進行劃分,有利於接下來的分配崗位。
“首先炮兵第一團,下屬第一營,是地雷擲彈兵營,負責使用地雷和投擲手榴彈。地雷的使用肯定是也都威力不俗,對於撤退時候和圍困敵人,阻礙敵人進攻有著非常巨大的好處。投擲手榴彈,一旦敵人靠近了,並且大規模的靠近,那起到的效果絕對是無以倫比的。在後來的歐洲,不也是專門組建了所謂的擲彈兵部隊嗎?雖然後來被淘汰了,可是那也是因為火炮威力你更大了,所以淘汰了擲彈兵。不過在火炮威力和靈活性不足的情況下,那也需要專門編製的擲彈兵的。哪怕在二十一世紀,手榴彈也都沒有徹底淘汰,所以這個擲彈兵還可以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