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二:精心選用動詞、形容詞等,借助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人物的獨特性是由他獨特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方式構成的,運用典型細節刻畫人物的獨特性格,是人物描寫最常用的方法。比如2009年湖北某考生的《站在老屋的門口》,以時間為序,用疏淡的寫意筆法再現了爺爺門前抽煙、奶奶倚門靜思默想、爸爸堅守老屋以及“我”佇立門口感歎歲月的典型場景。文中寫道: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遊哉地抽著自製的旱煙。而當他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複了好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陽,落了又起,起了又落。
作者善於捕捉細微之處,連用“坐”“抽”“嗆”“招”等動詞和“優哉遊哉”“急急”等形容詞,使讀者看到了豐滿的形象,其間飽含著情感張力。
技法三:對同一細節反複進行描寫,使之成為全篇結構的凝結點
好的細節,可以成為文章的“文眼”,成為結構上的凝結點。比如優秀散文《媽媽喜歡吃魚頭》,以時間為序共寫了四個片段:一是媽媽總對“我”說“媽喜歡吃魚頭”;二是外婆來“我”家,在飯桌上對媽媽說“你忘啦?媽媽喜歡吃魚頭”,“我”想不明白“怎麼媽媽的媽媽也喜歡吃魚頭”;三是“我”結婚後,妻子對女兒說“乖孩子,媽媽喜歡吃魚頭”;四是以後每次吃魚,女兒總是很孝敬地說“媽媽,您吃魚頭”。篇末點睛的句子為“打那以後,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女人做了母親,便喜歡吃魚頭了”。“媽媽喜歡吃魚頭”這個“文眼”(或者說這一質樸而有光彩的細節),不僅帶動敘事層層推進,而且充分揭示出人世間無私母愛的普遍性。
技法四:注意用語的新穎別致性,借細節強化感情的傳達
比如有位考生寫《人與路》,在塑造一個妖豔而蠻橫的女秘書時有句妙語——“一扭一擺的那位秘書一扭一擺地走了”。又如考場金牌作文《眼淚的含義》中有個細節:
小狗的眼漸漸閉上了,我隻看見一個滿眼淚痕的女孩是它眼中的最後影像。
將自己的淚眼在臨終的小狗的眼中映出,這個細節說法很新穎,它精彩地寫出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凝望、相互留戀、難舍難離、悲慟欲絕的一片深情。篇幅有限的作文裏,有這樣一個細節,就如在燈籠中點燃了蠟燭,把整個燈籠都照亮了。
需要強調的是,要想得心應手地運用細節描寫,僅僅在思想上重視和掌握一定的方法是不夠的。事實上,豐滿、生動的細節描寫來源於豐富多彩的生活。在平時的生活中,多一點愛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榮譽感,多一點責任感,你會覺得生活是很有“味兒”的;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觀察,多思考,並把那些細小而有衝擊力、有啟發性的人與事及時記錄下來,你的記憶倉庫中才能多一些“芝麻雖小、香氣撲鼻”的有趣細節。此外,古今經典、教材名篇、名言名句等等,如果你多讀、多記、多品味,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你提供“靈感”,提供“機智”。考場上再圍繞題目展開豐富的想象,快速“優選”,相信感人至深的細節是會呼之即出的。
【作者單位: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