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字(1 / 3)

三國演義100個情節1、劉關張桃園結義(第1回)①為鎮壓黃巾起義,幽州太守劉焉發榜招募義兵。②劉備、張飛、關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為國出力之心。③於是在張飛莊後的桃園裏結為異姓兄弟。④他們焚香拜誓:同心協力,救國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張翼德怒鞭督郵(第2回)①劉備任縣尉時,督郵來縣巡察。②他態度傲慢,嗬斥劉備詐稱皇親、虛報功績,誣陷劉備害民。③揚言要免其官職,借此敲詐勒索。④張飛酒後聞之,大怒,將其縛在縣前馬樁上鞭打,打折柳條十數枝。⑤張飛還勸劉備殺了督郵,棄官另圖大計,劉備便掛印離去。

3、呂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呂布原為丁原義子。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懼怕呂布,便派李肅帶赤兔馬和黃金、珠寶前去勸降。③呂布見利忘義,在夜裏提刀徑入丁原帳中,殺之,砍下首級。④呂布投了董卓,並拜董卓為義父。⑤董卓賜之金甲錦袍,封他為都亭侯。

4、謀董賊孟德獻刀(第4回)①曹操佩著從司徒王允處借得的七星寶刀徑入相府,見呂布在旁,無法下手。②董卓叫呂布去挑馬賜給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臥,轉麵向內。③曹操便要行刺,卻董卓在衣鏡中看見,急轉身質問。④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忙跪下說獻刀給董卓。⑤並借口試馬,上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出了洛陽。

5、“寧教我負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謀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經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②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官與他同逃。③在成皋,曹操夜宿於父親的義兄呂伯奢家中,因多疑錯殺了呂伯奢家人。④接著又為絕後患而殺呂伯奢,聲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⑤陳宮認為曹操大不義,但念及為國家跟他到此,不忍殺曹,便棄曹而他往。

6、關羽溫酒斬華雄(第5回)①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大將華雄連斬數將,各路諸侯大驚失色。②關羽高聲請纓,發誓勝不了華雄願意受斬。③曹操倒了杯熱酒給關羽。④關羽說:“酒且斟下,我去便來!”⑤他提刀上馬,沒一會兒便砍下了華雄的腦袋,回到軍營,那杯酒還溫著。

7、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第5回)①華雄被斬後,董卓令呂布出戰,公孫瓚不敵呂布,呂布舉畫戟要刺。②張飛挺丈八蛇矛來攻③接著一旁的關羽舞青龍偃月刀來戰,兩人仍戰不倒呂布。④這時劉備掣雙股劍來助戰,三人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⑤最後呂布招架不住,便退兵虎牢關,劉、關、張緊追而至。

8、匿玉璽孫堅背約(第6回)①董卓戰敗,火燒洛陽,孫堅從皇宮廢墟的井中撈出一枚玉璽。②他相信這是自己將要當皇帝的預兆,便托病辭歸江東,另謀大事。③不想事情泄密,袁紹向他討取。④他離開洛陽,袁紹還寫信給荊州劉表,教他攔截孫堅討玉璽。⑤孫堅為此發毒誓說,如果拿了玉璽,死於刀箭之下;後來毒誓應驗。9、王允巧使連環計(第8回)①王允利用呂布與董卓好色,先將義女歌伎貂蟬許給呂布為妾,待擇日送出;②後又將貂蟬獻與董卓,並送至董卓府中;③然後離間呂布,使之以為是董卓奪己所愛。④貂蟬也以情迷惑呂布。⑤令呂布對董卓心生嫌怨,最後殺死董卓。

10、董卓大鬧鳳儀亭(第8回)①呂布得知董卓納貂蟬為姬妾,心懷不滿。②呂布乘董卓入朝議事,入董卓府中,與貂蟬在鳳儀亭相會。③貂蟬假意哭訴被董淫汙、不能複事呂布。④為呂布受他人之製而遺憾,呂布羞慚滿麵。⑤董卓回府後撞見呂布,怒而搶過呂布的畫戟,擲戟刺呂布,呂布大驚而逃。

11、報父仇曹操興師(第10回)①曹操派人往琅琊郡接父親曹嵩到兗州,曹家一行四十餘人途經徐州。②徐州太守陶謙欲結好曹操,遂設宴款待並派兵護送。③不料所派之人竟是黃巾降將。④他們殺死曹嵩一家,取了財物,逃竄他處。⑤曹操大怒,於是發誓要向陶謙報殺父之仇,一路殺戮百姓,包圍徐州。

12、劉備北海救孔融(第11回)①陶謙求援孔融,黃巾軍包圍北海,孔融自顧不暇,派太史慈星夜求見劉備。②劉備收到信件之後同關羽、張飛點精兵三幹,往北海郡進發。③關羽斬黃巾軍餘黨首領管亥於馬下。④太史慈、張飛、劉備驅兵掩殺,城上孔融也驅兵出城。⑤兩下夾攻,餘黨潰散,解了北海之圍。

13、陶恭祖三讓徐州(第12回)①曹操攻打徐州,救完北海孔融的劉備也引兵相救。②太守陶謙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讓與劉備,劉備推辭了。③曹操因呂布攻擊後方而退兵,陶謙及部屬再次表達推讓之意,劉備堅辭。④後來陶謙病重,第三次讓徐州,劉備終是推托,陶謙以手指心而死。⑤後徐州軍隊和百姓擁立劉備,劉備乃領徐州牧。

14、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4回)①董卓死後,漢獻帝回到洛陽,宣曹操入朝以輔王室。②曹操興師入朝,董昭建議曹操遷都許都。③獻帝和群臣懼操而不得不從。④遷都許都後,曹操分封大臣,自命大將軍、武平侯。⑤自此大權皆歸於曹操,朝廷大務,先稟曹操,然後方奏天子。

15、呂奉先射戟轅門(第16回)①袁術派紀靈攻打劉備,並送呂布糧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劉備。②劉備寫信向呂布求助,呂布寫信請來紀靈,設宴調解。③呂布將畫戟插在轅門外一百五十步,並說如果射中畫戟小枝,兩家罷兵;④如果射不中,則兩家廝殺。⑤結果轅門射戟應聲而中,避免了一場廝殺。

16、曹孟德割發代首(第17回)①攻打張繡期間,所過之處,麥熟將刈。②為贏民心,曹操傳令“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③但沒想到自己的馬因鳥而驚,闖進麥田,違犯了軍令,理當斬首。④於是便借郭嘉之語“法不加於尊”。⑤以劍割發代首,並傳示三軍,顯示自己帶頭執法。

17、夏侯惇撥矢啖睛(第18回)①夏侯惇與呂布手下的高順兩軍相遇。②高順戰敗,夏侯惇繞陣追之,曹性暗地裏拈弓搭箭射中夏侯惇左目。③夏侯惇用手拔箭,連眼珠也拔了出來,他大呼道:“父精母血,不可棄也。”④便將眼珠納於口內啖之,仍複挺槍縱馬而戰。⑤曹性被他一槍搠透麵門而死。

18、白門樓呂布殞命(第19回)①下邳城失陷後,呂布被縛至白門樓。②呂布懇請劉備在曹操麵前說情,劉備點頭示意。③呂布對曹操表示降服,曹操問劉備的看法,④玄德以呂布認丁建陽、董卓為義父而又殺之為例,勸曹操殺掉呂布。⑤呂布大罵劉備“大耳兒”,曹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

19、曹阿瞞許田打圍(第20回)①曹操想通過許田打圍來考查朝廷內外的反應。②在打圍過程中,漢獻帝連射三箭不中,曹操討天子弓箭射之,正中鹿背。③群臣以為天子射中,湧向獻帝高呼“萬歲”。④曹操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⑤眾皆失色,雲長欲斬曹操,被劉備及時製止。

20、曹操煮酒論英雄(第21回)①為防曹操謀害,劉備下後園種菜,以為韜晦之計。②一日,曹操忽請劉備飲酒,兩人煮酒對飲,展開論天下英雄的對話。③曹操在對劉備所指的英雄一一否決後,指稱自己和劉備為英雄。④劉備聞言失驚落筷,時值雷聲大作。⑤劉備忙借懼雷來掩飾失驚的情狀,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21、屯土山關公三約(第25回)①曹操攻下徐州後,欲取下邳,關羽兵敗後被圍在一座土山上。②曹操派人勸降,關羽提出三個條件:一,隻降漢帝,不降曹操;③二,必須供奉劉備的兩位夫人;④三,一旦有了劉備的消息,不管千裏萬裏,馬上辭去。⑤曹操應允。

22、身在曹營心在漢(第26回)①曹操班師回許都,讓關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處,欲陷之不義。②關羽則秉燭於門外,通宵佇立,待二位夫人甚為恭敬。③曹操厚待關羽,送美女,賜金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④但關羽拒絕了美女和金銀,隻接受赤兔馬。⑤因為此馬日行千裏,待有劉備下落,可以騎它速去相見,曹操後悔不已。

23、關雲長掛印封金(第26回)①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到相府辭別曹操。②曹操為了挽留關羽,假托有病,掛避客牌不見,張遼也托病不出。③關羽無奈,隻得留下書信一封,辭別曹操。④將曹操所賜金銀,一一封在庫中,分毫未動,漢壽亭侯之印掛在堂上。⑤關羽喝退門吏,帶上嫂嫂,去尋劉備。

24、關羽千裏走單騎(第27回)①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於是帶著甘、糜二夫人去尋劉備。②但因為沒有曹操的公文,各關守將均不放行。③於是關羽就保護二位嫂嫂,千裏走單騎,勇闖東嶺、洛陽等五座關口。④斬了孔秀、韓福、王植等六員守將。⑤奪下渡船,過了黃河,一路追尋劉備。

25、戰官渡袁紹敗績(第30回)①袁紹得知曹操封孫權為將軍,結為外應,怒而起兵攻曹。②兩軍對壘於官渡,曹操兵弱糧少,一度欲回守許昌。③謀士荀彧勸曹操與袁紹相持,使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生變,再出奇製勝。④曹操納其言,並依許攸計謀派兵襲燒了袁軍之糧。⑤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26、劫烏巢孟德燒糧(第30回)①謀士許攸勸袁紹夜襲許昌,袁紹不聽。②許攸夜投曹操,曹操依許攸計謀,燒毀袁軍烏巢糧屯,大勝。③袁紹也去劫曹城,卻中張遼之計。④曹操乘勝追擊,袁軍四處潰散,袁紹父子倉皇北逃。⑤袁紹全麵潰敗,隻帶著八百單騎,回到冀州。

27、劉皇叔躍馬檀溪(第34回)①蔡夫人與弟蔡瑁密謀,以劉表的名義大會眾官於襄陽,請劉備赴會而殺之。②幸有伊籍告密,教劉備起如廁,從西門逃脫。③蔡瑁引軍追趕至檀溪,劉備縱馬下溪,不料所乘之的盧馬失了前蹄。④劉備加鞭大呼“的盧,的盧!今日妨吾!”⑤那馬從水中湧起,躍過檀溪,倉皇而逃。

28、曹操施計謀徐庶(第36回)①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點,派人取徐母至許都。②程昱詐稱與徐庶結為兄弟接來徐母,仿徐母筆跡去信召徐庶來許都。③徐庶無奈,含淚向劉備辭行,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④徐庶歸曹後,徐母因徐庶棄明投暗而自縊。⑤徐庶心懷劉備和好友諸葛亮,又經此變,雖在曹營,卻終身不為之設一謀。

29、劉玄德三顧茅廬(第37回)①第一次,劉關張來到隆中拜訪臥龍,無緣謀麵,遇見諸葛亮密友崔州平。②第二次,劉關張冒著大雪前往,遇見了諸葛亮的兩位密友及諸葛亮的弟弟。③歸途中還遇見了諸葛亮的嶽父,但與諸葛亮仍無緣謀麵。④第三次,諸葛亮晝寢未起,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前等著,自己拱立階下,相候多時。諸葛亮醒來,兩人相見,劉備請其賜教。諸葛亮論三分天下,願出山效犬馬之勞。

30、博望坡孔明初勝(第39回)①夏侯惇進攻新野,諸葛亮在博望坡初次用兵。②他調度軍隊,準備火攻,命令趙雲,隻許輸,不許贏。③眾將都未見諸葛亮用兵,心中懷疑,張飛等人也不信任諸葛亮。④幸有劉備信任,諸葛亮的命令才可執行。⑤曹軍死傷慘重,博望坡一戰大捷,眾將皆服。

31、諸葛亮火燒新野(第40回)①曹仁、曹洪引軍十萬殺奔新野。②諸葛亮張榜曉諭居民,隨劉備往樊城暫避。③曹仁領兵進駐空城新野,後奪房造飯安歇。④初更後狂風大作,諸葛亮讓趙雲領兵往城裏射火箭,西、南、北三門火起。⑤曹軍奪東門出逃,又連遭趙雲、關羽和張飛等截殺,曹軍大敗。

32、劉玄德攜民渡江(第41回)①火燒新野後,曹軍殺來,劉備抵擋不住,便棄樊城,取襄陽暫歇。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隨劉備,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③到南岸的襄陽,蔡瑁、張允不開城門。④劉備又轉而望江陵而走,襄陽百姓又相隨。⑤行進緩慢,劉備始終不忍相棄,最終被曹操趕上。

33、趙子龍單騎救主(第41回)①趙雲不見了劉備夫人,單槍匹馬去尋找,在逃難百姓中尋得甘夫人,送至長阪坡;②在枯井旁尋得糜夫人和阿鬥,糜夫人為存子嗣,投井自殺,趙雲推倒土牆掩蓋枯井。③趙雲獨自一人,懷抱阿鬥,七進七出,左右衝殺,連斬了曹操五十多員大將。④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急問左右是誰,⑤當得知是趙雲時,曹操感歎說:“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34、張飛大鬧長阪橋(第42回)①張飛設疑兵,叫隨從在馬尾上拴樹枝,往來奔跑。②馬匹衝起塵霧,使曹軍莫知虛實不敢輕進。③他立馬於橋上,曹軍眾將都不敢近前。④他大吼三聲,嚇得夏侯傑肝膽碎裂而亡,曹操及諸軍眾倉皇而逃。⑤張飛見曹軍已退,便令拆斷橋梁,曹操方知中了張飛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