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肇星出席法國一戰紀念 憑吊一戰華工(1 / 1)

李肇星出席法國一戰紀念 憑吊一戰華工

2014反思一戰 百年曆史備忘錄

應法國政府邀請,中國政府代表李肇星7月14日出席了法國政府在法國國慶日舉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紀念活動,並於7月15日前往法國索姆省濱海努瓦耶勒市的諾萊特華工墓園,憑吊安葬在當地的884名一戰華工,並在儀式上致辭。

李肇星14日在與法國總統奧朗德交談時表示,法方舉行一戰爆發百年紀念活動,反思戰爭,倡導和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奧朗德感謝中國政府派代表出席此次活動。

當日,共有近80個國家派代表出席了紀念活動。4名中國青年參加了主題為祈禱和平的團體操表演。

15日,李肇星前往歐洲最大的一戰華工墓地——位於法國索姆省濱海努瓦耶勒市的諾萊特華工墓園憑吊。

李肇星在致辭中讚揚中國勞工為歐洲和世界恢複和平做出的重要貢獻,深情回顧他們的不幸遭遇,表示經過100年不懈奮鬥,中華民族正努力實現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中國政府將努力使每個中國公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也將為海外華人提供更好的領事保護和服務。

李肇星強調,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蒙受重大損失,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中國人民無比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麵,願同各國人民一道,和諧相處,交流互鑒,共同努力杜絕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禍根,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建人類美好家園。

他說,許多一戰華工戰後成為第一批移居法國的華人,為中法友誼做出貢獻。當前中法關係進入新的時代,承載兩國人民共同心願的“中法夢”一定能實現。

憑吊儀式上,法國政府代表、皮卡第大區副行政長官熱內宣讀了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的致辭。法比尤斯轉達了法國政府和人民對一戰華工的感激之情,表示他們勇敢、適應性強、任勞任怨,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優秀品質。一戰華工史是法中兩國共同遺產。法方高度認同中國“四海同心,天下太平”的和平理念,願以建交50周年為契機,深化兩國友誼,共促世界和平。

訪法期間,李肇星還分別會見了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和參議院副議長拉法蘭。

在外交專家看來,此舉頗有深意。

外交部公共外交谘詢委員會委員、前駐瑞典和新西蘭大使陳明明說,派中國政府代表前往參與一戰爆發100周年紀念活動首先表明了對這一活動的重視。此外,因為是受法國總統奧朗德的邀請,這也體現了中國對中法關係的重視。

此外,專家認為,此舉也代表了中國重新審視中國勞工對一戰的結束和和平有所貢獻的史實。據報道,在一戰期間,中國華工遠渡重洋,克服種種困難協助協約國做好戰時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說,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以中國政府代表身份前往法國紀念一戰不僅是因為一戰中有中國勞工的奉獻,也跟現在的國際局勢密切相關。近年以來,中國對歐洲的關係基本改善並盤活,而各國在二戰的曆史功績的認識上也欠下中國一些情。其次,麵對日本右翼化,中國要高舉旗幟,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作為公共外交協會會長的李肇星也借此向外界推廣中國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維護戰後秩序的形象。

解讀

政府外派官方代表

在外交事務中,一國政府派出的有特殊使命的官方代表有臨時和常設兩類。

臨時代表是禮儀性的,如出席另一國新政府的就職典禮、婚喪等國家大典。近年來,中國政府針對國際熱點問題陸續任命多位常設特使或代表,包括中東問題特使、非洲事務特別代表等。

對於臨時代表,身份、級別、是否在任都不是考慮因素,人選非常靈活,一般為德高望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