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越國石窟(2 / 2)

第二天醒來時王叔已經起床,我洗漱後看到鍋裏熱著一碗稀飯二根油條,簡單吃了幾口就去了堂屋。

到了堂屋,見我叔坐在小板凳上編籮筐,堂嫂在陪著王叔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見我過來王叔用眼神示意我看桌上的東西,我走過去到了八仙桌前,看到放著三本a4紙大小,紙張泛黃並且很厚重的裝訂本舊書。我拿起最上麵的一本,是我們肖家的家譜,隨手翻看了幾頁,從唐朝的肖鴻開始開枝散葉到了近代開始斷更。我爺爺叫肖柄厚,我爺爺的父親叫肖長春,再往上左親右枝是一段空白,沒有任何記錄。我拿起第二本是肖家長子傳記,裏麵記載著所有肖家長子當年尋訪的軌跡。記述年代越早越詳盡,哪裏有傳言或有什麼線索,去過什麼山,下過哪裏的墓,時間,地點,人物都清楚記錄,甚至包括自己追查的結果和感悟。到了近代就相對比較簡單,有的隻有寥寥數句。我看了看我爸的記述也是簡單幾句,寫的是他年輕時候在商丘一個墓中發現關於“龍膽”的一幅壁畫。我拿起第三本,相比前麵兩本更加古舊,內容都是手抄小楷。一書分為兩冊,一冊是易學,一冊為摸金。易學篇主要取其精華收錄了八字算命、風水、六爻、擇日、看相、盲派命理、江湖派命理。其中又以八字算命,風水,看相,江湖派命理為重點記述並加入個人注解。

摸金篇,開篇記錄的就是白克生的傳奇見聞。其中一句說到“那個人”向他展示了食指相觸頓時電閃交加,我猜測就是這句話,王叔才把“電池”與他聯係起來。其中的道理古代人無法想象,但是身為現代人那就很好理解,那種場景也隻能用電可以解釋。書後麵記載的是關於摸金校尉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切口,技術,行規術語等內容。

我從事古玩行業4年,多多少少聽得些盜墓故事,對這個職業充滿好奇,所以這篇就多看了會。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到了宋元之時,與摸金校尉同宗的發丘、民間的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基本就此斷絕,隻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隻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隻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摸金校尉行規,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裏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動手之時,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進墓前需戴口罩,入內千萬別把口罩取下來,第一裏麵的空氣質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氣息不能留在墓裏,不吉利;第三,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