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大戰序幕(1 / 2)

未及正午,整個王城頓時就大大的騷動了起來,駐守在博州的兩個折衝府也是在果毅都尉的帶領下嘩變易幟,加入了匡複大軍當中。

與此同時,絳州刺史韓王李元嘉、豫州刺史越王李貞、通州刺史李撰、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軌、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緒、邢州刺史魯王李靈夔、申州刺史李融以及壽州刺史趙瑰紛紛在各自領地發動了匡複起義,原本一片寧靜,意味著舉家團圓的八月十五頓時被處處騰飛的狼煙所攪亂了。

三之後,李貞在豫州自領為匡複軍大總管,統帥匡複戰事,並將先帝遺詔昭告下,痛斥武後禍國殃民的行徑,並號召所有忠於大唐的臣子對其群而攻之。

而作為先鋒的琅琊王李衝在博州募得八千人,連同折衝府所領的一千七百餘府軍,直撲博州西南的魏州,打響了匡複第一戰。

而此時此刻,通往神都洛陽的官道上驛馬如飛,各地的加急文書猶如片片飛落不止的鵝毛大雪般,送往了武後的案頭。

魏州告急!河東告急!豫州告急!河北告急!

麗春殿內燈燭煌煌,武後和宰相重臣們已經一一夜沒有休息了,接連不斷的爭執聲不時傳出,顯然意見沒有達到統一。

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劉禕之乃是堅定的主張和談之人,他理由充分的沉聲言道:“太後,這次起事的李唐皇族幾乎都為皇室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們之所以要奮不顧身的孤注一擲起兵匡複,完全是因為太後你始終不肯還政給聖人,使得宗族為之憤怒,想要匡複江山社稷,以微臣愚見,不如派出使臣與匡複軍進行和談,爭取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化解這一場烽火狼煙。”

陸瑾知道劉禕之乃是李旦親政的堅定支持者,故而他才乘此機會,繼續出言請求武後交權。

但是以武後堅韌不拔,擅權不鬆手的秉性,會這麼容易就範麼?

果然,武後麵沉如水,雖然沒有開口,但鳳目中隱隱有著怒火在翻滾。

“劉相迂闊之言當真令人噴飯!”春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武承嗣再也忍不住了,當先一句奚落嘲諷之後,這才拱手言道,“太後,微臣雖然不通兵事,但也明白賊寇臨門一定要為之痛擊,而非隱忍求情答應他們蠻橫無理的要求,既然這些皇室宗親如此不長眼,膽敢冒犯太後亂我國祚,微臣願意率領大軍滅此朝食,為太後你老人家消氣!”

武承嗣現在所有權勢來自於武後,故而他最不希望看到武後倒台,當此之時,不管匡複軍如何強大,都必須與之對抗到底。

陸瑾倒是有些希望武後能夠任命武承嗣為討伐軍之帥,以這草包蠢貨絲毫不通軍事的能力,必定不會是匡複軍的對手。

怕就怕武後會啟用如黑齒常之那樣的名將前來擔任統帥。

不過好在這段時間黑齒常之正在鄯州於吐蕃交戰,根本沒有空閑前來中原。

沉默了許久,武後終於開口了,口氣也是變得冷然而又淩厲:“這些皇室宗親詐稱是奉了先帝詔令,不用問也是想要為了師出有名而製作的矯詔,他們豈會真心匡複,完全是眼熱先帝留給我們孤兒寡母的江山!朕現在臨朝稱製,代新君秉政,豈會與這些亂臣賊子們和談妥協?望諸位宰相以下社稷為重,協助朕剿滅叛亂,而不要受叛軍的蠱惑。倘若再有人提及和談妥協之言,朕立斬不赦,決不姑息。”言罷,狠狠的瞪了劉禕之,顯然是警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