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變終端的12大技術變革(1 / 3)

新知

作者:邁巴赫 編譯

1955年 Zenith Flash-Matic電視遙控器

你還記得上一次手動調節電視頻道是什麼時候嗎?

我們得感謝第一個無線電視遙控器Flash-Matic,它使用閃爍的光線來開關電視、控製音量以及切換頻道。

Zenith Flash-Matic在1955年推出,隨後又推出了Zenith Space Command,它使用超聲波來變換頻道;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Zenith Space Command的主導地位才被紅外遙控器所取代。

在遙控器問世之前,電視觀眾得選擇一個頻道(當時隻有三個頻道可以選),等到測試圖案放完後才能看節目。電視遙控器第一次改變了人們對於身邊電子設備的要求。

現在你可以使用iPhone應用程序控製電視機、數字視頻錄像機、電腦、家庭音響設備、室內燈、防盜報警器甚至某些型號的汽車,也許你永遠用不著再起身去操控了,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電視遙控器Flash-Matic。

1957年 人造地球衛星

與任何大獲成功的項目一樣,互聯網也有許多鼻祖。但開山鼻祖的雅號也許應該歸屬於這個1957年10月4日被送入軌道的183磅重的大鋁塊。人造地球衛星不但引發了太空競賽,它還引發了一場技術冷戰,美國軍方的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或ARPA)由此而來。

美國學者Howard Rheingold 在其著作《虛擬社會》一書中寫道:“ARPA享有這樣的自由,即可以尋找充滿幻想的人和奇思妙想,然後從中篩選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當麻省理工學院的J.C.R. Licklider教授認為使用電腦的新方式可以為科學家和辦公人員提供更好的工具,從而全麵改善研究項目的質量時,他受邀組辦ARPA的信息處理技術局。”

1972年 Atari Pong

在20世紀70年代初,誰都不會預料到這個用兩塊長方形“球拍”擊打的乒乓作響的像素“小球”居然會造就一個產值220億美元的家庭遊戲產業。Atari Pong不是第一個家庭視頻遊戲係統,但其在1976年推出的大受歡迎的家庭版遊戲,不但帶來了我們目前的遊戲機市場,還帶來了第一批家用PC。

不過,Pong絕不僅僅是博物館裏頭的擺設。不久前,倫敦帝國學院的幾個學生宣布,他們已開發出了一種隻要用人眼就能控製的Pong。這款遊戲采用連在一副眼鏡上的網絡攝像頭,使用紅外光來追蹤一隻眼睛的運動,之後用軟件把眼睛的運動轉換成長方形球拍在屏幕上的運動。這麼做是為了讓殘疾人士更容易玩電腦遊戲。因此,即使在今天,Pong仍然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1981年IBM PC Model 5150

1981年8月是一個分水嶺,在IBM給世人帶來“PC”之前,有十多種完全不兼容的個人電腦存在於世,它們都需要使用各自的軟件和外設。而1981年8月之後,市場上就隻有三種個人電腦:PC、眾多竭力仿照IBM開放設計的兼容機以及特立獨行的蘋果機。

IBM標簽把個人電腦從愛好者和遊戲玩家的玩具變成了一種商務工具,而Lotus 1-2-3和Wordstar等軟件則讓公司企業有了購買個人電腦的理由。

PC的開放架構讓軟件開發商和兼容機廠商能夠統一使用某一種芯片組和某一款操作係統——成本的降低使PC得到真正的普及,最終完全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性質。如果說蘋果II(以及VisiCalc)證明了個人電腦絕非玩物,那我們更要感謝IBM把個人電腦變成了一個產業。

1983年 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

DynaTAC 8000X長一英尺有餘,重2磅多,在1983年售價高達4000美元。在如今使用iPhone的時尚達人看來,這根本算不上一部手機。

不過,這部鞋盒大小的設備卻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商用手機,使人們從此擺脫了外部電源的束縛。1983年,DynaTAC 8000X得到了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審批。

直到摩托羅拉在1996年推出StarTac,手機才開始采用流線型外觀,2004年摩托羅拉推出的Razr讓手機變得更加時尚。但如果沒有DynaTAC 8000X這款經典之作,就不會有這兩款手機的輝煌。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通信習慣,更使隨時隨地通信成為可能。

1992年 IBM ThinkPad 700C

雖說第一台便攜式PC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但直到IBM在1992年推出其ThinkPad係列,筆記本電腦才真正成為商界人士社會地位的象征。

Capability Insights谘詢公司的首席顧問Brenda Kerton回憶道:“我曾在一家大型金融服務機構工作,想成為別人眼裏的一名成功商務人士,你就得有一台IBM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改變了IT主管與業務主管之間的對話。”

正是由於ThinkPad的出現,電腦突然從完全局限於底層技術愛好者一躍變成了人人可用的非常酷的設備,商業世界也從此變得不再一樣。

1995年 寬帶

雖然美國公司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就能租用成本昂貴的高速語音和數據線路,但是直到1995年,加拿大的羅傑斯通信公司在北美推出了第一項有線電視互聯網服務後,廣大消費者才能體驗到速度在56kbps以上的萬維網。

隨後,數字用戶線路(DSL)在1999年推出。據Akamai公司聲稱,現在,8000多萬美國人以平均每秒近4Mbps的速度訪問互聯網,不過美國在帶寬普及率和寬帶速度方麵仍落後於許多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