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節約型學校建設
作者:趙廷玉
摘 要 對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實驗教學開展不理想、實驗儀器使用率低、實驗教學課開設不足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改變農村中小學實驗教學狀況、改進實驗教學管理、提高儀器設施應用效能,切實搞好實驗教學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農村中小學;實驗儀器;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3-0142-03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麵實施和學校標準化建設的推進,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對九年義務教育的投資力度,廣大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部分農村中小學修建了實驗室,並配備了一些技術較先進、精密度較高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對開展實驗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調查發現,不少農村中小學實驗儀器的運用情況不盡如人意,實驗開出率和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很低,實驗教學開課嚴重不足,造成了教學資源的閑置和巨大浪費。因此,應將農村中小學充分、科學、合理地運用實驗儀器,充分發揮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全麵開展實驗教學,作為一項重要課題進行認真研究並改進。筆者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造成儀器閑置、使用率低、實驗教學開展不力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麵。
1 實驗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
首先,實驗是學習自然科學的重要方法。因為一切自然科學都來源於實踐,所有自然科學知識和自然規律都是在對大量自然現象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科學實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實驗是我們總結規律、獲得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們學習自然科學的重要方法。例如,八年級物理教材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係時,設計了伽利略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的學習難點。
其次,實驗又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內容,是自然科學知識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實驗教學的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從原來的理、化、生、科學擴展到各個學科;新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如物理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列入“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之中,並將科學探究分為七個要素,且對每一個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科學探究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又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
如九年級物理教材中“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關係”的實驗,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探究結論,知道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更要求學生會用控製變量法設計實驗,選擇合適器材,熟練進行實驗操作,準確收集實驗數據,科學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並具有和其他實驗小組進行交流、評估,找出差距,改進實驗,提高實驗的能力。所以,實驗教學不再是過去的以“驗證”為目的的實驗,而是通過探究過程,經曆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相似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所以,實驗本身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內容。
實驗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自然科學的教學,如果離開了實驗,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根本無法理解、接受和掌握知識。如九年級物理教材中分子運動理論的知識,研究的是微觀領域內物質的構成及分子的運動情況,為了使學生認識分子的運動情況,教材中安排了二氧化氮氣體和空氣的擴散實驗、硫酸銅溶液和水的擴散實驗,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很直觀地了解和掌握了微觀領域內分子的運動情況,如果沒有這個實驗,學生就很難理解,甚至無法想象,而實驗教學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直觀性使學生在愉悅中學習知識、理解和掌握知識,開發智力,提高能力。這是其他任何方法無法比擬和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