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實現共建共享均衡發展(1 / 3)

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實現共建共享均衡發展

裝備在線

作者:徐勤華

海鹽縣現有小學20所、初中12所、高中3所、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49 833人,教師3681人。近年來,海鹽縣教育局堅持把教育信息化擺在優先規劃、優先發展的高度,本著“頂層設計先行、環境建設奠基、資源建設架橋、教育教學創新”的原則,以“圍繞教育現代化,抓好教育信息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為指導,注重融合發展,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之路。

1 發展現狀

信息化基礎設施體係全麵構建 縣域內校園網絡覆蓋率達100%,率先實現了浙江省教育計算機專網的改造升級,實現了“千兆網絡到校”;多媒體進教室完成率達100%,全縣所有班級實現標準多媒體或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配備;教師機普及率100%,師機比達1:1;全縣中小學生生機比為每3.54人/台(小學為4.12,中學為3.01),初步形成了校園網、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遠程主播教室“一網三室”的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框架。

信息化應用不斷深入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湧現出了實驗中學的“校本OA辦公管理係統”、向陽小學的“校園物聯網智能管理平台”、三毛小學的“網絡研修平台”、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教師辦公博客”、天寧小學的“一品三特網”、濱海中學的“Moodle網絡教室”、六裏小學的“ITtools教學平台”等一批特色信息化應用平台。海鹽教師博客、海鹽教育裝備網、海鹽教研網、海鹽教師優視網等各專題網站應用效益顯著,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網絡學習平台,實現了教學資源下載、課程研討、磨課交流、互動評價等的網絡化。

信息化管理成效初顯 學校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率達100%,所有學校開通了圖書信息管理係統,並建有縣域圖書WEB查詢係統。建立了縣域OA辦公平台,加快政務公開和管理規範化進程,管理效率提升明顯。建立完善的網絡信息安全運行維護保障體係。隨著信息化教育教學環境的不斷完善和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管理等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深入,海鹽縣信息化水平從局部應用為主的初級階段,逐步邁入集成應用的中級階段,實現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的網絡化,為構建新型教與學模式,推動海鹽縣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

2 實踐與收獲

觀念先行,是教育信息化實踐獲得成功的前提。應用落地,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得以成功實踐的關鍵。

固本強基,重視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

1)先進理念引領發展。海鹽教育信息化領先發展的關鍵在於理念先行,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超前意識,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融合發展。通過積極構建數字化教學環境、數字化科研環境、數字化管理環境以及數字化生活環境,全方位推進麵向縣域所有中小學的信息化建設,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服務保障。早在2001年海鹽縣教育信息化建設起步之時,就明確了正確定位,適度超前的要求,從“建、配、管、用、研、效”多維度,綜合性、係統化、全方位地推進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2)舍得投入奠定發展。基礎設施投入是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結合省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的實施,海鹽縣加大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十二五”期間,共投入裝備經費近7500萬元,其中70%經費都用於信息化建設。2013年投入1500餘萬元,重點建設“三通兩平台”數字校園工程,建設“人人通”教師空間平台,實現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製四大突破,在全省超前完成100%中小學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和教師辦公室的寬帶接入的目標。2014年投入近600萬元用於電子白板推進工程,共裝備電子白板347套,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班班裝備電子白板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