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輕時代·青水墨——李駿逸之夢幻年華(1 / 1)

輕時代·青水墨——李駿逸之夢幻年華

視界

作者:郝青鬆

縱觀美術史,大凡代表性名作多是藝術家年輕時所作。究其原因,莫不因為年輕人正值青春爛漫,朝氣蓬勃,集聰慧勇氣於一身,故能心氣高遠,不落凡俗,陡出奇兵。新水墨,正有這樣的一種可能,被青年藝術家們所踐行。李駿逸是其中風格獨具的一位。

對她來說,最真實莫過自己正在經曆的青春成長體驗。這一代青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和天之驕子,受益於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安定,他們的世界觀更多的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去經驗,去形成。對他們來說,這幾乎是百年來最“輕”的時代,沒有父輩很早就必然要經曆的沉重負累和社會思索,因此這一代際藝術的問題或更多地以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為中心去展開。成長、童話、夢幻、愛情這些極具象征性的概念非常自然地成為李駿逸水墨藝術的關鍵詞。在一個花香四季的夢想王國,她穿梭飛翔在幻想世界,那裏有她憧憬的愛情,祝福的心願。她生活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中,女兒、愛人、母親,或在現實,或在夢中,都為她所欣喜和期盼,也都成為她藝術中的應然之物。

李駿逸又生長在一個消費文化的時代。消費文化既有市場自由主義的民主精神,給藝術帶來多元的表達可能,又生出媚俗的本質痼疾,從而構成了消費時代藝術家難以擺脫的現實悖境。因而,在藝術家的表達中,失之毫厘差之千裏,自由精神輕易就滑落為豔俗藝術。世俗時代的物欲橫流早已使得超越精神遠去,藝術中也普遍失落了最重要的精神屬性。李駿逸的作品卻避開了這樣的危險。應該和天性以及後天成長環境有關,童真至今不曾退遠,李駿逸依然保持著一顆童話般的心靈。她能心性灑脫,自由無羈,信筆由韁,直抒胸臆。一切筆墨、形象、符號、敘事皆由心而生,因夢而真。

李駿逸從自己的心性出發,對樸素主義(也稱原始主義)的現代藝術風格頗感興趣,從中汲取了簡率、稚樸、真誠的藝術和生活氣息。每一個夢想的敘事,也是一個哲理的思考,都在她奇幻的想象力中超時空地展現出來,各種與夢想相關的事物——太陽、大樹、落葉、鮮花、心靈、荷塘、愛情……都在自我的世界裏盡情綻放。理性的構思讓位於直覺的想象,下筆時不假思索,任情恣性,意趣橫生。由此她在不經意中卸下了千年筆墨的負擔,卻反而回到了筆墨氣韻生動為先的本源,更與現代人的心性自由契合在一起。

她的藝術,真如她的青春年華,如詩如歌,如夢如幻,不屬於現在更不屬於過去,它麵向未來飽含希望。

李駿逸的繪畫,代表了筆墨現代轉型中那一支“青”水墨,與世故人事保持距離,以童真與超越之境抒寫著新世代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也呈現了水墨藝術的新可能。展望未來,隨著日漸沉靜的歲月成長,如李駿逸偶爾流露出來的那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將成為更經常的藝術和人生思考,但是,青春之清新與快樂會是一種永遠的夢想張力,留在生命中。

(文字作者為清華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論係教師,藝術批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