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是攻取應天府,順勢把殘餘江南韃子驅逐到淮安府以北,待整頓南直隸之後再揮軍北上與韃子在徐州決戰,把勒克德渾驅逐出徐淮。
哪知道勒克德渾領軍自揚州府北撤,一路不緩不急經江都、高郵、寶應抵達淮安府,隨即依城布下營寨與明軍對峙。
憑著韃子騎軍的快捷,如此局麵他們一天工夫就能殺到揚州城下,滁州、泰州全在韃子兵鋒籠罩之下,這對光複朝來說猶如芒刺在背、不得不全力應對。
劉亙與朱慈炯、路振飛、錢謙益、高鬥樞、楊庭麟商議後決定率領明軍主力親自北上指揮作戰,奪取淮安府。
路振飛是從廣西緊急趕赴應天府的。
明軍東征的順利出乎意料,在半途劉亙與朱慈炯商議後決定召集回到廣西坐鎮大後方的路振飛趕赴應天府,協助劉亙掌控南直隸局麵。
為了應對占據地利優勢的韃子騎軍,劉亙征召熟悉北方作戰的高進庫部與李成棟部渡江北上。
此前張存仁部趁夜撤離常州府一路奔逃到鎮江府,與守將馬得功一同渡江和勒克德渾彙合,高進庫部次日跟進沿著大運河直達江口,全軍如今駐紮在鎮江府城南,他得令後當日就指揮全軍渡江,在揚州城北等候劉亙。
李成棟此時尚在鬆江府,他剛剛解決了首鼠兩端的劉良佐所部。
明軍攻克應天府的消息第一時間被各路信使通傳四方,龜縮在鬆江城內的劉良佐本就沒有多少抵抗的打算,見到城外舉著布露風塵仆仆趕來的明軍信使,沒有辨認真偽就順勢開城內歸順了光複朝。
這廝早有投降的心思,需要的隻是一個台階而已。
倒是城外的李成棟有些懊惱,見了出城獻刀的劉良佐憤憤地說早知如此俺就派自己的信使繞城跑上半圈,解決鬆江府後可以去應天府露個臉。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大明朝的伯爺劉良佐此刻在小字輩的李成棟麵前賠上笑臉唯唯應諾,直言罪將該死。
他倆等候朝廷處置的當口接到了劉亙的緊急軍令,又等了一日後徐勇率三千本部急行軍趕到鬆江府,接替李成棟監護劉良佐所部。
李成棟率領本部人馬以及劉良佐部千戶以上軍將一同西進,劉良佐等人將去應天府等候朝廷裁決,劉良佐雖然保得性命但還想掌控兵權,因此帶了大批金銀財寶想去朝中上下活動一番。
他哪知道高鬥樞和高進庫對自己早就起了殺心,要不是劉良佐這廝在鬆江府拖住了悍將李成棟,那角色原本是兩人準備用來試探張存仁常州防線的炮灰,沒能在鎮江府截住韃子一絲一毫糧秣退兵,高鬥樞和高進庫的鬱悶可想而知。
劉良佐乃是弘光朝大名鼎鼎的江北四鎮之一,這回江南戰事並沒有悍然出兵對抗朝廷,劉亙考慮到北方劉澤清、李本深等大批明軍叛將及所部正在察看朝廷對降將的處置,因此留下了劉良佐的性命。
為了招攬人心,劉亙建議給劉良佐一個五軍都督府的虛職安置他,所部待路振飛親自考察過他麾下的方國安、張天祿、張天福等將後再作決定。
韃子不善築營寨搞抵牛角的陣地戰,勒克德渾本來想退到徐州,利用徐州的地利與明軍周旋,軍事有利則守之、不利則北撤退過大河與明軍對峙。
多爾袞的最後一道軍令讓他在淮安府堅守牽製明軍,等待阿濟格大軍南下。
阿濟格部本來是進入河南準備從西路進攻襄陽府的,哪知道中軍才趕到洛陽,南直隸已經一片糜爛,多爾袞與阿濟格聯絡之後決定暫時放棄進攻湖廣,東西兩路大軍彙合共同打擊光複朝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