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過後,學校停了課,每天我們依然呆在學校,開始覺得清閑,可日子久了,反倒希望聽到滿院子學生的嬉鬧。
這周,我們到轄區內的每一個學生家裏去做家訪,幾日下來,身體很疲憊,也有很多的感想。
有的學生在學校很調皮,讓人頭疼,但在家裏卻是另一個樣子。看見老師來了,主動招呼我們坐,忙著去倒水,問起家裏的情況,也能頭頭是道地說出來,我想,他們一定很愛自己的家,也一定是父母的好幫手。
有的學生聽說老師來了,竟然嚇得躲了起來,任憑家長怎麼喊也不敢回來,那可愛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家訪的主要目的是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家訪開始前我有很多的擔心,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作業拖拖拉拉,暑假作業是否能認真完成呢?在家訪的過程中,我看見了答案,喜憂參半,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的學生作業幾乎沒有動,可並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懶惰。對他們引導也好,激勵也好,但從他們的眼神可以看出,我的言語是失敗的,我對他們的將來很擔憂。而個別讓我開始很擔心的學生,卻帶給我意外的驚喜。他們不僅定時定量作業,而且質量也比較好。通過觀察他們家裏的情況,我後悔在學校時對他們的苛刻,懊惱沒有及時與家長做好溝通,他們幼小的身體在家中承擔了過多的重擔。現在想想我批評他們時,他們低下頭默默無語、一臉愧疚的樣子,才發現應該愧疚的是我。
有的學生家裏房屋很破舊,遠遠看見我們來了,趕快打掃屋子。當我們走到家門口時,他的臉上滿是局促不安。我很想告訴他,老師不會因房子的好壞而另眼看你,你今天的表現已足以讓老師喜歡你。可我沒有說,我不想讓我善意的語言使他更加自卑,或許這種沉默的方式更能讓他上進。對於這樣的學生,我的內心總是充滿希望,給他們輔導作業時,我似乎看見了他們意氣風發走出大山的樣子。
家訪還沒有結束,今天我們還要出發,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希望我的每一天都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