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作者:
上周,我有機會在桂林與正大(中國)投資的陳大林副總裁、陝西鼓風機集團的戰略規劃部孫為平副部長交流,兩位在各自的企業都擔負著CIO的職責。
他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CIO,但所分工負責的企業信息係統和信息化應用都非常成功,很好地服務了企業業務,在契合企業業務需求和方向上,還成功地助力業務轉型和業務效率提升。
兩家企業信息化成功的經驗在於業務和能力聚焦,企業專注於業務對信息化的需求、業務與信息化融合的研究和方法戰略製定,委托IT專業機構實現規劃。做自己最擅長的、找最專業的服務商,合理整合利用內外部資源和能力服務於企業信息化,這是兩位CIO共同的心得和經驗。
兩家企業信息化的思維在CIO群體中的認同度很高,在《計算機世界》采訪過的企業和行業CIO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但真正能夠像這兩家企業一樣實施的並不多,因為這不僅需要CIO的轉變,也需要CEO等企業運營者的思維轉變。
在中國企業傳統思維中,習慣於“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習慣於“完全控製”,但隨著企業對信息化需求的逐步升級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自給”的IT團隊從專業能力、知識結構到服務能力都已經勉為其難,通過外包合作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途徑和模式。
IDC的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隨著IT係統規模逐步擴大,管理難度日益增加,預計未來5年中國企業的IT運維服務支出的比例將提高。中國企業的IT投資從之前的軟硬件支出占主導,逐步轉向軟硬件投資和服務投資平衡發展。”
如今IT開始進入雲計算時代,雲計算的核心同樣是IT資源和服務的整合和合理分配,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的信息化應用都將逐步涉足雲計算或者被雲計算主導,在迎接並適應雲計算的同時,CIO和CEO們的思維首先要轉變和轉型。
在雲時代,CIO和CEO需要考慮IT投資風險和回報,合理選擇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投資比例和投資方式,同時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業務需求和發展方向,讓IT更加靈活、快速地響應業務需求,更進一步考慮IT從之前的滿足業務需求向引導業務創新和業務轉型邁進。
所以在雲計算這樣的新技術浪潮麵前,CIO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結構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和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