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術”是騙子常用的騙術,這些騙子先杜撰出某某公司來,然後騙取小額錢財後又編造他在本地,如用本地傳真等。然後騙子抓住當事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時機,叫受騙者再次打款,以達到最後的目的。因此,網絡用戶如遇到類似的以郵件方式進行的交易時,應多個防範被騙的心眼。盡可能了解對方的信息,辨別信息的真假,保持清醒頭腦,才不至於被騙子的假象所迷惑。
上網聊天,多個提防被“騙財、騙色”的心眼。
如今網絡上,時常往返於各色聊天室的人中,有85%以上都是精神空虛的人,他們要麼正處在情竇初開之時,要麼是自己的婚姻出現了危機,要麼是事業發展中遇到了難題,當然也有衣食無憂獨守空房的貴婦人。總之,都是情感上出了問題而又不願意也不想信能找到解決辦法的人。在這些人中以女性居多,所以,女人必須提防網絡交友設下的情感陷阱。
曉瑩是某銀行的一名中層領導幹部,她早年畢業於某財經大學,經過近20年的奮鬥,事業上小有成就,經濟收入頗豐。曉瑩的丈夫是某公司的總經理,經常忙於公司的業務與應酬,對曉瑩的關懷也很少。為了打發寂寞的時光,她學會了上網聊天。
一天晚上,曉瑩上網聊天時,與一個網名叫“帥哥”的相遇,雙方聊了一個多小時後,曉瑩就被他幽默的言語所吸引。當晚,她和這位“帥哥”聊了很久,聊天結束時,雙方互相留下了QQ號碼。此後,曉瑩又與此“帥哥”相約在網上聊了幾次。通過聊天,曉瑩了解到“帥哥”的真實姓名,來自遙遠的北方,幾年前到本地經商,並且開有公司,已經結婚,有一個3歲的女兒。同時,通過聊天,曉瑩還了解到此“帥哥”身高一米八,畢業於某師範學院,曾經做過10多年的中學老師,後來辭職經商。了解到網友的基本情況後,曉瑩認為他的條件不錯,她很滿意。當然,她也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了他。
隨著聊天次數的增加,他們的話題也從生活等方麵轉移到感情、性愛等方麵。不在網上聊天的時候,他們二人也經常互發短信問候,從生活、工作上關心對方。一天,“帥哥”在聊天時對曉瑩說,很想見她一麵。曉瑩答應了見麵要求,雙方約定了見麵日期。
那天,曉瑩在某賓館見到了網友“帥哥”,果然,在她眼前出現的人不但帥,而且很健談,曉瑩對他很有好感。當晚,她們度過了一個浪漫而難忘的夜。曉瑩與“帥哥”見麵後,他們的身份也從網友變成了情人關係。
有一天“帥哥”打電話給曉瑩,稱因生意周轉需要資金,向她提出借5萬元錢。情人經商有困難,怎有不助之理。當天曉瑩就從銀行取出5萬元錢交了他。
那位“帥哥”借到錢後的一段時間裏,還不時與曉瑩聯係,癡情的曉瑩也經常在電話裏要他注意身體等。那一次,曉瑩打電話給他,準備祝他新年快樂時,發現手機號碼竟是空號,“怎麼換了號碼也不告訴自己呢”?曉瑩感覺到有點不對勁。果然,此後那位“帥哥”再沒有與她聯係,他終於從曉瑩的生活中消失了。在這場愛情的遊戲中,曉瑩不但奉獻出了真情、貞操,還被騙了錢。
網上“大忽悠”很多,在聊天室裏比比皆是,其中更不乏一些披著人皮的“網狼”,他們或口若懸河,或誇誇其談,專挑好聽的話迷惑、挑逗女網友以企圖財色兼收。女性在上網交友時一定要多個被“騙財、騙色”的心眼。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又比較寂寞與空虛的女性,更成為一些網絡犯罪分子下手的主要目標。麵對網絡的情感陷阱,上網時要注意正確運用網絡,女性更加要注意,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家庭情況、單位信息等都和盤托出,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後果。
“網戀”,多個警惕被“荒唐鬧劇”傷害的心眼。
“網戀”這個詞,對於經常上網的年輕人來說,應該是很熟悉的,而且現在有太多的人沉浸在這種虛擬的戀愛中不能自拔。這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件糟糕透頂的事情,不僅牽扯自己的太多精力,嚴重的還會導致成癮,這種“毒”不次於吸食“白粉”。
在某大學上大一的19歲男孩小張,在一次失敗的“網戀”之後,變得情緒暴躁、經常發怒,甚至還毆打父母。後來,其父親不得不將他送到心理診所接受心理康複治療。原來,小張發現自己在網上癡心愛著的女友,竟是一個30多歲、離過婚、長得極醜的女人,因此精神受到了刺激,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一年前,小張在網上認識了“寂寞甜心”,他的生活因此發生了改變。網上的“寂寞甜心”,是一個18歲的女孩,家住天津,正在上高中。自己因和父母無法溝通,所以經常上網宣泄心中不滿。漸漸的,兩人發展成為“戀人”關係。這段時間,小張別提多開心了。可好景不長,當已經愛得如癡如狂的小張,提出要到天津與“寂寞甜心”見麵時,對方卻突然消失了。為此,小張整天精神恍惚,茶飯不思。小張的父親看了又心疼又著急,最後不得不動用自己的關係,幫兒子尋找這個“寂寞甜心”。他們通過電話號碼、IP地址,追查到“寂寞甜心”在天津的家。當小張見到了現實中的“寂寞甜心”原來是一個30多歲,剛剛離婚的醜女時,他驚呆了。
“寂寞甜心”隻因空虛寂寞才上網解悶,以打發時間,後來看小張真把他當小女生追時,覺得挺好玩,才主動跟他“網戀”的。看著被診斷為輕微精神分裂的兒子,小張的父親想告“寂寞甜心”,但又苦於沒有法律依據,真是有苦難言。
在網絡戀情大肆蔓延的世界裏,網戀中的男男女女們,一定要控製住自己的感情,並多留個心眼。千萬不要陷得太深,小心被“網戀”傷害。況且網絡那一頭與你打得火熱的人,誰知道她打得啥主意。因此,網戀者千萬不要被那一時的快感和滿足感所迷惑。另外,網戀者在期待浪漫愛情的同時,每個人都不要忘記擦亮自己的眼睛,謹慎對待網絡情感,在尋找真愛的路上,要提防陷阱。切勿輕信網友的花言巧語,更不要輕易的赴網友的約會。
網上獻愛心,多個提防遇到騙子的心眼。
對於網絡上的求助信息,大多數人看後都會一笑置之、不加理睬,因此,上當受騙的機會也很小。然而,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這可是一個不得不防、極其危險的陷阱。很可能會讓孩子身心都受到傷害。
12歲的小菊是某中學的學生,不久前,她在網上認識了一個求助的女孩。那女孩稱:“我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寄住在舅舅家,可舅媽經常不給我吃飯,遇到不順心的事還打我。有一次,我的鼻子被舅媽打完後流血不止,在醫院被確診是白血病。如今,舅舅、舅媽棄我而去,我隻好在外打工,病情惡化後住進醫院。因為沒有錢,我隻好向所有好心人求助……”一個如同鄰家姐姐的淒慘身世和不幸遭遇,深深地震撼了小菊。
於是,這個純真善良的小女孩,偷偷從父親工資卡中取出500元錢,給母親留了張字條後,就直奔求助女孩提到的那家醫院,見到了女孩後,當晚小菊留在醫院照顧起這個素昧平生的“不幸”姐姐。
第二天,小菊的媽媽到醫院找到小菊,讓她跟自己回家。然而,就在小菊的媽媽對女兒的做法稍做嗔怪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4個年輕的男人闖進病房,他們推開小菊媽媽,拽著小菊就往外跑。小菊媽媽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麵驚呆了。待她緩過神兒出去追女兒時,那幾個人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晚上,正在家人為小菊擔心而夜不能寐的時候,小菊被4個男子用刀架著的脖子回家了。為了不讓小菊受到傷害,家人誰都沒有反抗。任由歹徒將他們綁起來,搶走家裏的現金、手提電腦、手機,然後挾持小菊逃走。
後來,警方將這夥綁匪抓獲。然而,讓警方始料不及的是,那個受到小菊資助的“白血病”女孩,得的根本不是白血病,而是性病,她也不是打工妹,而是外縣來此的賣淫女,並且,這起案件中,她竟然是主要的元凶,是她通過網絡騙得了小菊的信任和同情,也恰恰是她,在暗中實施了通風報信的罪惡行為。
網上騙子將目光越來越多地瞄準了未成年人。與其他網絡陷阱相比,“求助陷阱”以其巨大的隱蔽性對於純真少年極具殺傷力。孩子們不諳世事,人性中的善良更容易被求助者的謊言所打動,很難辨識屏幕背後那一行行鱷魚的眼淚。因此,除了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自身安全防範教育外,家長們應更注意孩子在網上與陌生人接觸的情況,多個防範“網絡殺機”的心眼。孩子的愛心初衷毋庸置疑,值得大力提倡,但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必須有家長和老師的陪同和參與,否則,一旦遭遇陷阱,孩子的身心都將受到巨大的傷害。
麵對網絡“乞討”,多個避免“感情用事”的心眼。
愛上網的朋友,一定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的貼子:“我家在農村,開學時把6000元學費丟了……”“我離婚後獨自帶著兒子生活,兒子剛讀初二,我就得了乳腺癌,沒錢治病……”如果把網絡比喻成一個繁華的街頭,你會發現這裏常常會突如其來地伸過一雙手,後麵還往往留下銀行賬戶號碼,這就是“網絡乞丐”。
前不久,在某公司就職的童先生收到一封郵件“尊敬的網友:您好,我是待業人員,父母早逝沒留下什麼,近一個月我沒找到工作已經快沒飯吃了。請幫助我,給我10元錢吃飯……我可以向您發誓,我以上所說都是真話,如果是假話,讓我不得好死,出門就被汽車撞死!”
看對方寫得慘兮兮的,午休時,童先生按照網上留下的賬號存入了100元錢。然後,他又按照其提供的郵箱地址回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願意幫助他渡過難關,然後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和辦公室電話,希望對方看到後回電話。可是,直到下午下班,童先生都沒有收到電郵和電話。後來他通過查詢發現錢已被取走了,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無獨有偶,某市的李小姐也有同樣的遭遇。她收到的郵件內容竟然和童先生一模一樣,隻是收錢人的名字變了。李小姐在信件留言中要求對方自己過來拿錢,對方當即在回複信件中表示拒絕。
像“網絡乞討”這種“自予”性質(即自願向別人提供錢財)的行為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進行規範,也缺乏製裁的法律依據,這隻有靠廣大網民自己多個識別“網絡乞丐”真假的心眼,避免受騙上當。如果哪位朋友在網上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感情用事,以免自己的這份愛心受到打擊。
瀏覽網頁,多個提防被騙取“高額話費”的心眼。
網絡話費的騙術多種多樣,其中一種話費騙取形式,是通過輸入手機號碼的方法讓騙子得逞的。
“五一”期間,濟南市民張先生在家上網,他的郵箱不時收到一些有色情暗示的“激情在線影院”網頁,向他介紹“一個完全免費的電影網站”。張先生試著鏈接了一些黃色站點,這些黃色站點要張先生注冊。在“免費在線”誘惑下,張先生把自己的手機號注冊到了一些免費網頁上,一會兒張先生的手機就收到了一條內容為“恭喜你注冊成功,密碼,包月費15元”的短信。張先生輸入密碼後進入這個所謂的“免費網頁”,結果全是亂碼,哪有什麼“免費電影”!再一查自己的手機話費,少了15元,向聯通客戶服務中心一查,才知道被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給劃走的。張先生很氣憤,不斷給這家公司打電話,但是該公司一直沒人接電話。
再有一種騙話費的形式,是登陸一些不良網站引起的,這種騙取話費的數額相對要大許多。往往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
唐先生在家中上網一不留神掉進了陷阱,竟在一月之內花去近3000元“國際長話費”。對此事十分氣憤的唐先生滿臉驚訝:“怎麼會這樣呢?自己平時每月話費不過百十元。”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唐先生家新購置了一台電腦,平日酷愛網上衝浪的他便通過撥號上網衝浪。然而不久前,唐先生收到一個月的電話費清單後,不禁大驚失色:上麵竟有著2900多元的國際長途話費。詢問家人,誰也未打過國際長途,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家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後經查詢,原來是唐先生通過電話上網時,因好奇瀏覽了一家成人網站而誤入網絡陷阱。唐先生的話費就是被家來自國外的收費成人網站化走的。
原來,這些網站往往設下網絡陷阱誘騙用戶,目的是賺取國際長話費。當用戶瀏覽到某些國外成人網站,嚐試打開某些圖片時,會被要求下載某一軟件,實際上,這個軟件是一個撥號軟件,用戶一旦進行下載,電腦將自動關閉調製解調器(moden),切斷用戶原來的本地網連接,改用國際長途電話線路重新撥號上網,從而使用戶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巨額國際長途話費。國外的那些惡意網站則可通過國際話費結算從中賺取部分話費。
網絡話費被騙,多是因為一些用戶盲目“注冊”或是使用家庭電腦瀏覽國外的一些成人網站所致。為避免更多用戶蒙受經濟損失,網民在上網時應提高防範意識,多留個心眼,以免“話費被盜”。為避免中招,上網時最好不要隨意“注冊”或進入一些陌生的網站,更不要下載陌生和不知名的軟件,特別是撥號軟件,因為它們都是自動進行安裝的,一旦點擊,就會撥通國際長途,收取高額話費。如果不小心掉入了陷阱,請馬上退出相應的網站,斷開網絡連接,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瀏覽色情網站,多個提防被“黃毒”侵害的心眼。
上網環境日漸優越,以及網絡遠比傳統媒體自由的特點,造成網絡有害信息的泛濫,使青少年很容易就能鏈接到網絡上的淫穢圖像等色情內容。有一些人為了牟取暴利,秘密在網絡上開設色情網站進行淫穢、色情表演,成為了網絡中的黃色毒瘤。也使許多的青少年深陷其中,給這些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們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甚至導致犯罪。
小君就曾是一個走過彎路的網絡少年,一度滑到了犯罪的邊緣。上高一時,有一天,他的郵箱裏收到一封匿名郵件,郵件的主題詞寫著“讓你看了大噴鼻血的精彩內容”。忍不住好奇,小君打開了那封“不速之客”,看到了些讓他麵紅耳赤、心跳加速的色情圖片和一些網站的網址。早就聽說網絡上色情泛濫,可沒想到“黃毒”還會不請自來。初次遊覽色情網站,除了有種冒險的刺激外,並沒能滿足小君的“好奇心”。相反,看到那些跟動物一樣赤裸裸的男女,他生出了一種羞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