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唇亡齒寒(1 / 2)

“姑娘何人?如何知道我們從楚國而來?”

“何止是從楚國而來?此人定是楚國貴胄。”

“實不相瞞,我們從楚國而來,往齊國而去。此人乃是楚國項氏一族,名項羽。”

“哦?這就不奇怪了。”女子彎下腰,慢慢將劍從項羽體內拔出。

“你幹什麼!”

“隻有一種人被楚殤擊中不會死,”女子拔出楚殤,項羽身上除了衣服破了個大洞,身上並無疤痕。

“什麼人?”

“中興楚國之人。想必公子也不是普通商賈之人吧?”

“哦?姑娘又如何得知?”

“你的佩劍雖在鞘中,百步之外,已覺陰森殺氣,與項公子手中楚殤可謂不分伯仲,不知可否一觀?”紅雪自度:這女子語出驚人,絕頂聰明,借她一看也不妨事。

“姑娘請看。”

“原來是燕魂寶劍,”女子把劍推入鞘中,“久仰燕丹太子忠烈,佩戴此燕魂凶劍,不為所害,不想今日一見,那公子定是燕丹後人了。”

紅雪失色,汗流浹背,“真是什麼事也瞞不過姑娘,我名紅雪,燕國王室後裔,前者逢大難時多虧燕魂寶劍護身,對了敢問姑娘大名?”

“無雙。”

“無雙姑娘,不知哪條路可通臨淄?”

“你們去臨淄幹什麼?”

“見齊王。”

“就憑你們兩個還想見齊王?”

“我們有楚王的手令,作為使者出使齊國。”

“你們?出使齊國!?”

“正是。”

“好吧,請隨我來。”

山路崎嶇,奇怪的是無雙每見一鬆柏定會向前行跪拜大禮,從上山到下山不曾停歇,膝下隱隱見血,二人奇怪,項羽見狀,“不知無雙姑娘……”“從此路出行三百裏便可到達臨淄,兩位公子慢行,無雙告退。”

“可……”紅雪拉住項羽,搖了搖頭,項羽方止。

“紅雪,無雙姑娘此舉必然有隙啊,為何不讓我問個究竟?”

“無雙姑娘,談吐高雅,語出驚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此舉定有她的道理,觀她行為似與已故之人作別,我等不可觸她痛處,應以楚國大事為重,還是速往臨淄吧。”

鹹陽宮內

“你二人率二十萬我軍精銳,事事須知謹慎小心,為何敗得如此狼狽?”

李信言:”小將不聽蒙將軍勸阻,輕出平輿,追擊項燕窮寇,不想中了彼軍埋伏,精銳殆盡,回到平輿時,賊將項羽卻已取城,罪將無路可去隻好回秦,罪將自知罪大,隻求一死!”

秦王怒,”來人!拉出去砍了!”

李斯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今就是砍了李將軍也無濟於事,楚軍必有高深莫測之士,李將軍此敗情有可原。如今,隻有派精兵強將再戰楚國,否則坐等楚國與其他國家結盟,則極難圖矣!”

秦王沉思良久,“來人,擬寡人口諭一道,許齊國五百裏地,要他不準助楚。李信此番權且記下,他日當戴罪立功。”

“謝秦王不殺之恩!”

秦王重賞蒙恬。“來人,備車駕!寡人親去謝陽請王翦將軍出山!”

謝陽,王翦家中

“王翦將軍過的好自在啊!”王翦見是秦王慌忙下拜,“拜見秦王!”

“不必多禮。”

嬴政背著手看著院子裏的枯枝,長歎一聲,“寡人不聽將軍之言,輕伐楚國,不想有平輿慘敗,致使二十萬精銳折盡!”嬴政潸然淚下,回頭拜道:“請將軍出山,攜秦且寶劍討伐楚國!以報此仇!”

王翦慌忙扶住嬴政,心感其誠,“此番伐楚非六十萬不可!”

“聽將軍調遣!”

王翦重掌將印,與士卒同食,朝夕相處,以逸待勞,士皆感其德。

紅雪與項羽到達臨淄,住在驛館內,待明日入宮見齊王。夜裏,紅雪忽聞簫聲。起身出看,尋著簫聲而去。皓月當空,隻見一女子立於樹梢上,纖纖玉手拿著一支豎簫,忘情吹簫,衣襟飄飄,若神人一般。紅雪駐足,躲在樹下靜靜聽著,如癡如醉。少頃,曲轉悲涼,催人心腸,紅雪想起燕國國亡、自己客居楚國之事,被此曲所引,淚濕滿襟。

簫聲止,女子忽然出現在眼前,“大丈夫生於亂世,執三尺劍便可縱橫天下,為何在此哭泣?”紅雪淚眼婆娑,看不清女子摸樣。慌忙答道:“在下並非怯弱,隻是因姑娘之曲想起一些往事,不覺潸然,敢問姑娘大名?”

“萍水相逢,何執著於一姓名?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後會有期!”言訖,淩空而去。紅雪感歎不已,獨回驛館去了。

第二日,“報!大王,楚國使者求見!”

“宣!”

“宣楚國使者覲見!”

少頃,紅雪和項羽進入宮中,齊王大笑,“楚國被秦國所攻無人耶!竟派孩子作使者!”齊國群臣大笑,紅雪言:“大王差矣,常聞越國西子,善毀者不能蓋其美;齊國無鹽,善美者不能掩其短;在下雖然年幼,平生所學與凡人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