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oo六十壽慶儀式開始;(二)請壽星就位;(三)鳴炮、奏樂,同唱《祝你生日快樂》歌;(四)壽星的子孫們上前獻花、行鞠躬禮;(五)壽星的親屬代表講話,介紹壽星的簡曆以及對社會、家庭的貢獻,表示對來賓的感謝;(六)向壽星敬酒祝福;(七)歌手演唱,或推薦來賓演唱,至席散。這種方式既傳統又現代,比較簡便、文明。
民間做壽,還有“男做上、女做滿”的習俗。所謂男做“上”,就是“做九不做十”,如50歲的壽慶在49歲的生日做,60歲的壽慶在59歲的生日做,如此類推。女的則恰恰相反,要做“滿”,隻有滿了50歲、60歲,才做50歲、60歲生日。
做壽除了“男做上,女做滿”,還有“男不做三十,女不做四十”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三”和“散”,“四”和“死”諧音,不吉利,不做是為了回避。這些左右逢源的自圓其說,無非是圖個吉利。
1.壽堂
壽堂是給老人做壽的場所,一般設在壽星家的堂屋裏。堂屋正方敬奉壽字圖,幾案上燃壽燭,供壽桃,兩邊壁上貼壽聯,堂屋中間懸彩帶。拜壽時,壽星坐上方,親朋好友位列兩旁。
2.壽桃
壽桃一般用米麵粉製成,也有用鮮桃的,由家人置備或親友饋送。慶壽時,必須陳於壽堂幾案之上,九桃相疊為一盤,三盤並列。
壽桃之說,起源甚早。
3.壽聯
以祝壽為內容的對聯,叫做壽聯。壽聯寫在長幅的紅紙上,貼在門枋或壽堂的牆壁上麵。壽聯是慶壽祝語,因壽星性別、壽辰、職業、稱謂等不同,其措辭、用典等也有所區別。
4.壽酒
是壽宴上飲用的酒。“酒”與“久”諧音,故以酒祝人長壽。宋黃庭堅詩:“欲將何物獻壽酒,天上千秋桂一枝。”因此緣故,桂花酒多被用作壽酒。中原及北方許多地方以竹葉青、古井貢酒、狀元紅等為壽酒。而在東北地區,人參酒更為壽酒之上品。但壽誕中所用之酒,不論品種。慶壽時,壽酒必先敬壽星,然後賓客共飲。
5.壽燭
壽燭,又稱壽蠟,專供祝壽的用品之一。壽燭一般為紅色,長一尺左右,重約一斤,燭麵印有金色“壽”字或“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吉語。祝壽時置於壽堂香案燭台之上,壽禮開始時點燃,既有祝賀之意,又增歡慶氣氛。
6.壽筵
壽筵是壽禮的重要一環,做壽人家往往大開筵席,款待來客。擺壽筵,其菜數、菜種、菜名,都非常講究。
菜數重“九”,即菜的總數要取九或是九的倍數。因為“九”在漢語中是最大的數,是極數;再者“九”諧音“久”,有“天長地久”的寓意,是個吉數。
菜種要有寓意。漢族祝壽時擺的八仙菜筵席就是這樣,每種食物都有寓意:全雞,取其終身吉祥之意;韭菜爆肉,以韭的根深,肉的滋補,表示福壽綿長。
菜名多用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來命名,借以烘托喜氣氛圍。如雙龍抱柱、瑤池赴會、麻姑獻壽、八仙過海、鹿鶴同春、壽星羅漢、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
7.壽麵
民間祝壽時,主家自備壽麵,或親友饋贈壽麵。壽麵要求長三尺,每束須百根以上,盤成塔形,罩以紅綠鏤紙拉花,作為壽禮敬獻壽星,同時必備雙份。祝壽時放在壽案之上。壽筵中,必以壽麵為主。相傳彭祖長壽,活到八百歲,是因為臉長。“臉”可稱“麵”,“臉長”即“麵長”,在我國食品中麵條最為綿長,壽日吃麵,表示延年益壽。俗稱長壽麵,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