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名人與養生(4)(2 / 2)

1.重視自然調養

“治身當以‘不藥’二字為藥”。曾國藩自小受祖父“不信醫”訓誡的影響,反對動輒用丹藥治療。這大概是因為當時醫療條件太差,人們對庸醫誤人戒懼甚深的一種心理反映。他在寄給兒子的信中說:“爾雖體弱多病,然隻宜清靜調養,不可妄施攻治。”曾國藩晚年,政治思想崇尚無為,他的養生觀也崇尚無為,注重自然調養。

2.勤於勞作

“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曾國藩一生心力勞苦,做事認真踏實,自創“五到”之說。他以勤自勵,以苦為樂,說:“君子有三樂”,把“勤勞而後憩息”作為三樂之一。當時大局維艱,隻有勤,才可求得一己之心安;才能強健筋骨、磨煉意誌,進則可以為國家盡忠盡力,退亦可以保持自己身體之康泰。他說:“古時聖君賢相,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煉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曾智慧而長才幹……勤則壽,逸則亡。”可見,勤奮做事、心力勞苦是他一生努力實踐的核心內容。

3.重視食眠

“養生之道,當於食眠二字悉心體驗。食即平日飯菜,但食之甘美,即勝於珍藥也。眠亦不在多寢,但實得神凝夢甜,即片刻亦是攝生矣。”曾國藩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紀澤身體亦弱,事教以專從眠食二字上用功。眠所以養陰也,食所以養陽也。養眠貴有一定時刻,而戒其多思;養食亦貴有一定時刻;而戒其過飽。”眠食得法,食甘夢甜,這可說是從生理上進行保養。吃飯睡覺雖是小事常事,但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這也是曾國藩做事喜從平時用功的體現。

4.勤於讀書

曾國藩提倡養生首先要養心。養心的一個途徑,就是“讀書養我浩然之氣”,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曾國藩多次強調讀書對養生的作用。他的兩個兒子紀澤、紀鴻體質較弱,曾國藩勸他們多讀並多臨摹顏真卿、柳公權的字,希望以其豐腴的墨氣、堅韌的骨力,變化他們的生命氣質。他還希望他們在吟詩作字、陶冶性情時,學習陶淵明的衝淡之味、瀟灑胸襟……也就是以文化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精神世界,達到養生目的。

5.懂得製怒

曾國藩的中廳堂懸掛有八本堂匾,其跋雲:“養生以少惱怒為本。”這種養生思想是他多次在家書中強調的,與兄弟說,與兒女說,可見曾國藩的重視程度。易生惱怒,不僅是一般人的情感態度,也是曆史上“多少英雄豪傑打此兩關不過”的,是一個需要汲取的教訓。曾國藩告誡家人,要像佛家所說的那樣,降龍伏虎,“龍即相火也,虎即肝氣也”,遏抑肝火,不使它過分熾烈,節製血氣,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體性命。去怒,也是為了養心,減少了憤怒,心中也便安泰平和,豁達從容,充滿虛明之氣……這對我們現代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6.喜好詩書弈棋

“每日臨一百字,將浮躁處大加收斂。心以收斂而細,氣以收斂而靜。十字有宜,愈深,於家也有宜。”曾國藩對書法的興趣一直濃厚,是晚清有名的書法家。他把寫字作為培養忍耐功夫、鍛煉身體的一種方法。曾國藩還酷愛圍棋,圍棋幫他在繁忙的軍務政務之餘轉換腦筋,放鬆精神,還在危機緊張時刻鎮定情緒、收斂心身。

小知識

曾國藩與盜賊

曾國藩小時讀書十分辛苦,為了把文章背下來,他常常熬夜。一天夜裏,一位盜賊到曾家行竊,等了好久,曾國藩還在反反複複地背同一篇文章。他不入睡盜賊就無法行竊。盜賊等不及了就隔窗破口大罵,說:“你還有完沒完?就這麼一篇短文章還背不下來!我聽你背書耳朵都磨出硬繭子了。你小子聽著,看大字不識的盜賊我給你背一遍。”說罷便一口氣把那篇文章背完,然後揚長而去。後來,功成名就的曾國藩始終忘不掉這件事,他得出的結論是:自己並不聰明。要是聰明如盜賊者也走正途,那朝廷大臣哪裏會輪得到自己?於是他更加發憤讀書。其實,讀書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學識,同時也能陶冶情操,是一種很好的心理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