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為什麼而寫作
敲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恍惚覺得自己身處東
亞文學論壇現場,莫言盛情邀請我上台作個報告。
但短暫的羞赧過後,我仍覺得這題目是合適的,
哪怕身後沒有一堆記者舉著話筒追問,哪怕麵前沒
有讀者熱烈舉手提問,哪怕我隻是一個人蜷在椅子
上,劈裏啪啦地打字,偶爾停一會兒,就像之前很
多次那樣。
也時常會被問起,小姑娘怎麼喜歡寫東西呀?
我通常都含糊地笑笑,說平時太閑了。一則寫作這
事總給人以不好的預感,從倉頡造字那天風雨大作
起,文字就伴隨著災難和淒苦而生。我小時候一想
到作家,腦子裏就浮現出光禿禿的牆壁和亂糟糟的
書桌,窮困潦倒的酒和愁雲慘淡的煙。另一方麵,
一個二十歲的女生,對著電腦敲敲打打,總顯得特
別“失意”。敏感有時就是難搞的同義詞,而撥開真
相需要的犀利和刻薄又是那麼容易混淆,大家還是
更願意接納一個講話自帶波浪號的女生,而不是一
遝充斥了觀察和意見的稿紙。
其實人生理想還是做一個發“今天長這樣”配
自拍都能轉發量過千的膚淺女子啦,可惜我媽生我
的時候不太走心,於是我隻好走了另一條路。
幾天前二十周歲生日,睡前我想替這二十年做
個小結,突然發現,直至今天,完全出於我自己意願,
少有外力幹涉而堅持至今的,隻有兩件事,其中一
樁就是寫作,另一樁是減肥。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好學生,就是在青春電影裏,
草草幾幀剪輯就能概括的那種,鏡頭掃過我翻書的
側影,然後定在了主角挺拔的鼻梁上。但就是這麼
平淡無奇的成長,我也和所有人一樣,要靠二十年
來完成。我學過奧數,有男生一邊轉筆一邊心算時
鍾十二點時敲幾下,我老老實實地對著答案倒推步
驟,雖然最後拿了16分吧,可每次課我都風雨無阻,草稿滿滿,也算對我爸媽有了交代。我學過鋼
琴,學會了把鬧鍾撥快把小說放在琴架上單手翻頁,
也學會了怎麼用喝水上廁所這個無限循環打發時間,
但也拖拖拉拉學了十年,考出十級,爸媽的錢不算
打水漂。我是個特別愛麵子的人,容易被眼淚和溫
情擊中,一旦誰對我有過期望,我就會盡力滿足他
的期待——用陸琪的話說,就是為別人而活。
我不怎麼喜歡讀書,但我喜歡爸爸在家長會上
被別人的爸媽羨慕,喜歡媽媽跟一堆中年婦女聊天
時抬得起頭來,所以就盡量讀得好;我也不怎麼喜
歡學術,但當導師鄭重其事地誇我有天分時,我就
自覺有了研究許廣平到底討不討厭蕭紅的責任。雖
然雞湯大廚們反複告誡,要拋開他人目光的束縛,
掙脫虛榮心的捆綁,為自己而活。
但說真的,活在別人的眼光裏也挺好的,跟著
指示牌,哪怕走的不是最便捷最有趣的道路,也不
會錯到哪裏去。
有次跟人閑聊,說其實想讀的是考古和曆史,
鑽在瓶瓶罐罐線裝古書裏不出來,對方是個熱血女
青年,抓著我的手說那你為什麼不退學,離開這個敷衍的專業,去追求你的夢想?我愣了一下,反問她:
“你知道我跑進這個敷衍的專業費了多大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