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仍處在良性環境中
專欄
作者:陳傑
目前來看,在一個疲弱的基本麵環境下,通脹和房價的壓力都不大,因此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又暫時找不到更好的資產來分流股市資金,這都會使A股市場在三季度仍然處於一種良性環境之中。
本次“股災”之後,除了跌到半山腰的股價,還有什麼深刻的變化需要我們去應對?
首先,投資者行為模式在變化——從“長線投資”轉向“追漲殺跌”,市場波動可能加大。從我們與一些基金等機構的交流來看,大家從一種“長線投資”的理念轉向了“右側投資”理念,或者說得更難聽一點——“追漲殺跌”。
其次,製度和政策在變化——金融創新的步伐可能放慢,“去杠杆”的過程會帶來成交量的萎縮,並壓製券商股估值。我們認為,當市場最終企穩之後,可能會有一個“秋後算賬”的階段,“兩融”和場外配資等業務在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和限製,這可能帶來市場成交量的萎縮,並對券商的成長空間形成抑製。
最後,兼並收購格局在變化——單純為市值管理而做的“跨界並購”可能偃旗息鼓,而新興行業龍頭為了提升主業而做的外延式收購卻可能更加火熱。在“股災”之前,市場樂於去炒作一些做“跨界並購“的公司。但隨著市場研究的深入,新興行業的整體空間已經越來越明朗,還不明朗的其實是行業內部的競爭格局。再加上市場情緒的回落和成交量的萎縮,接下來很多純概念類的“跨界並購”可能不會再吸引大家的眼球,相關上市公司也會因此而放慢收購的步伐。但是這次“股災”對於那些市值龐大、現金充裕的新興行業龍頭公司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擴張良機,因為很多原本昂貴的收購標的變得更加便宜了,這時候隻要你有充裕的現金,就能做出最有性價比的外延式收購。當然,那些前期股價暴跌的潛在被收購標的,也可能因此而出現短期的股價大幅上漲(在美國“科網泡沫”破滅以後,亞馬遜、EBAY、微軟等行業龍頭公司就趁機收購了一大批廉價的上市公司,為今後鞏固龍頭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據以上變化,我們的最新觀點是:
拋開情緒因素,市場本身仍處於良性環境之中,因此我們對三季度市場仍然樂觀,但市場向上過程的波動可能加大。現在不必因為杠杆沒有降到位而對市場過於悲觀,因為市場的趨勢經常會在觸及到極限值之前就發生逆轉——就拿這次“股災”的例子來說,很多投資者喜歡用“居民儲蓄轉移到股市的極限是多少”以及“A股市值占GDP的比重是否達到海外泡沫的極值”等指標來預判這次市場向下的拐點,但6月15日,居民儲蓄還有很多沒有轉移到股市,且A股市值占GDP的比重也沒有達到極值水平,市場就開始了暴跌。
另外,目前來看,在一個疲弱的基本麵環境下,通脹和房價的壓力都不大,因此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整體流動性也仍然非常充裕,又暫時找不到更好的資產來分流股市資金,這都會使A股市場在三季度仍然處於一種良性環境之中。
三季度市場的風格將會偏向“小盤權重股”——大盤藍籌股可能會在護盤資金的支撐下企穩,但更多的資金將集中流向新興成長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
如果資金再次集中於那些代表傳統行業的大盤藍籌股,那其實意味著本輪以經濟轉型為驅動力的牛市徹底結束了,這是一種熊市思維。而既然三季度股市整體環境仍然很好,資金反而可能會拋棄那些不符合時代變遷的傳統行業大票(隻有護盤資金留在裏麵)以及純概念類的“偽成長”小票,而集中流向新興成長行業的龍頭公司。
從2013年三季度開始,受市場炒作情緒影響,創業板的非權重公司表現明顯好於權重公司,而最近權重公司相對非權重公司的表現終於開始有企穩反彈的跡象,這一趨勢將在三季度得到進一步加強。此外,從更短期的角度來看,那些前期超跌的次新股也值得關注,因為它們還沒有被機構充分控盤,且在下跌中又經過了充分換手,短期有很強向上彈性。
作者為廣發證券
首席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