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當同事們陸陸續續到達辦公室時,古蘭已在電腦前忙了一個小時了。這一個小時讓古蘭清楚了幾件事,共享單車的發源、目前市場上的情況、共享單車本身的基本結構。
她發現自己遇上月亮單車的那一周是共享單車發展的一個高峰,當周兩家最大的共享單車周活躍量超過千萬輛。月亮單車所屬的那一家,用戶使用率超過了60%,而且,隻有這一家是自己直接生產單車。從古蘭整理的信息看,共享單車的控製機製主要是電動車鎖裏的傳感器、GPS、4G網絡和芯片。至於輕快程度,主要是錐齒輪的安裝精度和製造精度,如果精度高,裝配好,可以達到90%以上的傳動效率。
在一篇報道的下方,古蘭用黃色筆標注了一段話:“該單車在互聯網智能技術的融入和單車產品使用體驗上,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對於單車和行程的實時高效管理,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從根本上確保騎行安全和用戶體驗。”
看似簡單的自行車,事實上已經是智能單車了,隻是智能化程度高低的問題。
現在古蘭麵前最大的難題是,月亮單車的那款共享單車在北京的投放量目前已是數萬輛,按照古蘭整理的信息,單車的投放決策是根據每個街道的基礎數據和已經積累的用戶騎行數據由一套數學模型完成的。也就是說,即使月亮單車還在北京的馬路上,想要找到他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除非有奇跡發生。古蘭對自己說。
一整天,半個腦子在工作半個腦子在思考如何能遇到奇跡的古蘭,在接近下班時已經想定了結論,自己恐怕很難找到月亮單車了。
隻能等他來找自己了。古蘭雖然很不甘心,但的確也不得不無奈地麵對這個結論。
臨下班,師哥發來了微信,說正在吃著午飯加晚飯,晚上不知要到幾點了,北京空氣不好,讓古蘭早點回家休息。師哥和任軒都出差在外,古蘭可不就是下班回家休息,也沒想著去哪裏,再說,這一天古蘭過得也是有點疲累。
古蘭回到家,看到爸媽一起忙著做晚飯,就先進了自己的房間。不到片刻,舉著一張紙的古蘭從房間衝出來奔向了廚房,大聲問爸媽:“這是哪來的?”
古蘭手裏舉著的,是一幅畫,畫的是一輛自行車,不細看,和古蘭昨晚畫的月亮單車的簡直一摸一樣。
爸爸笑著說:“你媽看了你昨晚畫了張自行車的畫,就想起你小的時候好像也畫過這麼一張,讓我找出來了。”
“小時候?”古蘭懵懵地問了句。
“是呀,應該是小學三年級吧。”爸爸說。
古蘭仔細地看了看畫,發現了畫的右下角還有幾行字,寫著:“爸爸的新自行車是有力氣的車,爸爸再也不累了。蘭2000年2月20日。”
“那天周日,爸爸騎車帶你上畫畫課,你下了課送給我的,還說長大了就給爸爸買一輛這樣的有力氣的自行車。”爸爸笑容滿麵地說。
古蘭慢慢地把畫夾回到畫板上,坐在畫板前,對著自己時隔17年但又畫的幾乎一摸一樣的兩張畫開始發呆。媽媽叫她吃飯叫了好幾遍她才聽見。
這張畫勾起了爸媽很多回憶,吃晚飯時兩人和古蘭聊起了她小時候很多有趣的事。看到爸媽那麼高興,古蘭也開心地應和著。
吃過晚飯回到房間,古蘭又開始對著畫板發起呆來。
一整天都在琢磨如何遇上奇跡的古蘭,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奇跡就是她自己。她仔細地對照著兩張畫,如果不是看到那款單車滿大街地跑,真的會以為昨晚的畫不是自己畫的而是自己穿越到17年前拿回來的。
最引起她注意的是17年前的畫上那輛自行車的車把上的兩個眼睛,這對眼睛比17年後畫的這張要明顯地多,還畫了眼睫毛,最重要的是,位置完全相同。
橙色的輪轂。古蘭記起來小時候畫畫最願意用橙色,因為她覺得橙色就是太陽的顏色。
月亮單車說過,他“一直都在”,難道這個“一直”是從17年前的2月20日算起的嗎?
在霧霾中悶了一整天的古蘭,對著兩張畫上的太陽般美麗的橙色,慢慢地覺得渾身溫暖起來。
“分享才是朋友”,“一切都在手機裏。”月亮單車說過的兩句話出現在古蘭腦海。她站了起來,給17年前自己的畫拍了一張漂亮的照片,發到了微信朋友圈,標題是:“原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