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非洲的野生魅力 (一)(1 / 3)

不管是馬達加斯加島還是桑給巴爾島,馬可·波羅的這一段旅程都可謂是豐盛的。第一是非洲的野生魅力,比如大象和各種鳥類。第二是因為這裏紅寶石的魅力,吸引著這個西方青年的心。馬可·波羅筆下的錫蘭島和阿比西尼亞今日風光如何?是否還有更多值得探索和尋覓的神秘景致?

(一) 動物的天堂——馬達加斯加島

1.馬可·波羅的馬達加斯加

(1)最肥沃的島嶼

航行到德裏之後,馬可·波羅先後又到了印度的馬巴拉、古者拉特王國、坎貝王國、賽維那思、克斯馬科蘭、索科特拉島等地。接著來到了著名的馬達加斯加島。這已經屬於非洲地區。關於馬達加斯加島的情況,接下來進行詳細介紹。

抵錫蘭島,由其麵積言,是誠為世界最良之島。應知其周圍確有二千四百哩。然因其北風強烈,致使此島一大部分陸沉。其麵積不及昔日之大。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到達了錫蘭島。就它的實際麵積講,它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島都要大,方圓共計二千四百英裏。而且在古代,還要大些,足有三千六百英裏,這可以從那些水手的航海圖中看出來。不過猛烈的北風已經侵蝕了島上的山嶽,致使不少地方崩塌,沉入海中,所以此島就無法保持原來的麵積了。

島上所產的紅寶石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美麗、昂貴。此外還同樣出產藍寶石、黃寶石、紫水晶、紅石榴石和其他許多貴重的寶石。據說這位君主擁有世上所罕見的一塊最華美的紅寶石,有一指距長,一手臂厚,燦爛無比,並且沒有絲毫瑕疵。此寶石擁有火紅的顏色,實屬無價之寶。忽必烈大汗曾派遣使臣到該國來,要以一個城市來換取這塊寶石。而君主的答複是:即使將世界上的一切財寶都送給他,他也不會出讓此寶;無論如何他都不會讓紅寶石離開他的國土,因為這是他的先人留下來的鎮國之寶,所以不能讓給大汗。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以上一段文字記述了非洲紅寶石的故事,今請且言紅寶石在非洲並非奇事。因為寶石而發生的爭奪戰事也很多。

(2)寶石產地與猴麵包樹

正如馬可·波羅所說,馬達加斯加島上幾乎所有的彩色寶石種類都有發現,市場上可見到的品種至少有30多種:祖母綠、紅寶石、藍寶石、金綠寶石、海藍寶石、銫綠柱石、金綠柱石、各色碧璽、石英類寶石、石榴石類寶石、長石類寶石、磷灰石、堇青石、榍石、黃玉、鋯石、歐泊等等……雖然不少礦區發現時間比較晚,但馬達加斯加正成為一個新興但舉足輕重的寶石產地。

馬可·波羅還說到了印度的大象:

“盛產大象,從桑給巴爾輸出的象牙也為數眾多。居民一年四季所吃的主要食物是駱駝肉。雖然也吃其他家畜的肉,但是駱駝更受歡迎,因為它是本地肉食中最有益健康和最可口的。”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馬達加斯加島風光

值得介紹的還有馬達加斯加的猴麵包樹。猴麵包樹樹幹高不過20米左右,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往往要十幾個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樹冠直徑可達50米以上。由於它看上去活像個大胖子,因此當地居民又稱它為“大胖子樹”、“樹中之象”。

猴麵包樹的長相非常奇特,對此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當波巴布樹在非洲“安家落戶”時,它不聽“上帝”的安排,卻自己選擇了熱帶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連根拔了起來,從此波巴布樹就倒立在地上,變成了一種奇特的“倒栽樹”。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成為那裏的特有風景。 熱帶草原氣候終年炎熱,有明顯的幹濕季節,幹季時降雨很少。猴麵包樹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在雨季時,就拚命地吸收水分,貯藏在肥大的樹幹裏。它的木質部像多孔的海綿,裏麵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幹旱時,便成了人們的理想的水源。它曾為很多在熱帶草原上旅行的人們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幹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稱為“生命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