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最多的島爪哇島(2 / 2)

婆羅浮屠是舉世聞名的曆史遺跡,1907-1911年,西奧多·範·埃爾普進行了第一次修複,重建了3層圓台和窣堵波。1975-1987年,在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拯救婆羅浮屠的呼籲以後,進行了第二次修複,有27個國家參加,共花費2000萬美元。1991年底,婆羅浮屠被列入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目前,整修後的婆羅浮屠古趣盎然,風貌如初,已被印尼政府擴建為麵積達85公頃的遊覽勝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數十萬佛教徒和旅遊者到這裏朝拜或觀光。

②普蘭巴南寺廟群

普蘭巴南寺廟群是現今印度尼西亞境內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廟宇,是記錄印度尼西亞人祖先燦爛文化的載體。普蘭巴南寺廟群由240座廟宇組成,大部分已經淪為一堆瓦礫,但一些主要的廟宇在經曆了天災人禍的滄桑變遷後,在人們的努力下得以重建,又煥發出昔日的風采。它位於印度尼西亞日惹城以東17公裏處,普蘭巴南寺廟群的名字由其所在的村莊而命名,這個地方在公元8~10世紀時可能是當時爪哇時代的古王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普蘭巴南寺廟共有8個聖殿,其中三個主殿分別祭祀著濕婆、毗濕奴和羅摩這三位印度教中的主神。中心院落裏有三個主殿。濕婆殿高為46.5米,裏麵是濕婆的妻子杜爾加的神像,也是最高的神殿。濕婆殿的北側是維斯奴廟,南側是婆羅吸摩廟,前麵是楠迪廟。在毗濕奴和婆羅吸摩廟的前麵是瓦哈諾廟,阿皮特廟位於北側,其南側與廟宇相接。在主廣場每一個大門前麵的東西兩側有四個克利爾廟;而在主廣場的四個角上均各有一個小廟宇。

普蘭巴南寺廟群

普蘭巴南寺廟群的創建基本上是模仿了神話中描述的眾神居住的馬哈穆羅山,因此各種雕刻和裝潢都是按照神仙境界模樣完成的。例如,裝飾的圖案取材於山川、蓮花、奇異的動物和人物、仙女等,葉片和枝條彎曲纏繞於各種圖案之間,整個圖案營造出一個夢幻般的神仙世界。在每一個廟宇中都有雕像,例如大殿上麵向東方的濕婆·馬哈德瓦雕像、杜爾加雕像和許多在印度教義上知名人物的雕像。在寺廟群的牆壁上完美地雕刻著羅摩衍那羅摩傳中的有關印度教的神話故事,現在每到傍晚時分,在普蘭巴南寺廟後院的露頭舞台上,這些著名的神話故事就會以聲勢浩大的傳統芭蕾舞的形式上演。

2.實戰爪哇島

氣候

不過這裏的氣溫很特別,白天氣溫在30℃~35℃之間,而夜間氣溫幾乎降至O℃,遊客夜間登山時必須備足衣裳。

遊客一般隻須準備夏季服裝。如欲去山區高地旅遊,則必須準備羊毛衫、夾克衫等服裝以禦寒。外出遊覽時,衣著以輕便為宜,穿T恤衫、短褲即可。若參觀博物館、寺廟、總統行宮,參加普通宴請,男穿長褲襯衣、女穿長裙即不為失禮。如出席正規宴會,則需著裝整齊,但男士若穿上印尼長袖巴迪襯衣,可適應一切場合。印尼白天陽光強烈,遮陽帽或陽傘是必備之物。如在雨季,外出別忘帶上雨具。

美食

印尼人的口味是偏好甜、辣的,日惹尤甚。

到了日惹,你才能體會到當地人對甜食愛到什麼程度。日惹有道傳統菜叫穀支(音譯),是用雞肉、菠蘿、雞蛋、米和蜜糖慢慢熬製,直到肉和水果完全溶化在黏稠的糖漿裏,變成一種棕色的糊糊。當地人把它當菜吃。真正的飯後甜品是可以“甜死人”的巴皮亞(音譯)——用甜米、菠蘿和白糖煮成的一種粥。

日惹菜的另一大特點是辣。如果你的舌頭未經訓練,吃飯時可要小心了。當地有種炸牛肉,紅通通的一整盤,原來是裹滿了辣椒粉,吃起來準保讓你嘴裏冒火。這還不夠,日惹人會告訴你,膩甜的穀支和火辣的牛肉是飯桌上的最佳搭配。街頭食檔裏,日惹人對著這兩盤菜左右開弓,氣定神閑,本身就值得一看。

購物及特色

日惹是印尼的手工藝品中心,銀器、銅器、樂器、木雕、紗籠、皮革、皮影戲工藝品等都很有名。每到周末,印尼居民紛紛擁進日惹的手工藝品市場“血拚”。如果你是殺價高手,在這樣的市場裏買紀念品是最合算的了,如果你不會砍價,那最安全的辦法是去日惹官方辦的文化中心買紀念品。

日惹的銀器在世界銀器文化中是獨具風格的。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使得日惹銀器得以融入了爪哇文化的諸多元素,純手工製作,古樸典雅、充滿民族個性和本土風格。

被稱為爪哇文化中心的日惹市,治安良好,夜間行走安全,夜生活豐富多采,在這裏可盡情欣賞皮影戲、拉瑪耶那芭蕾舞、甘美朗(Gamelan)音樂、爪哇式歌劇(Wayang)等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傳統文藝表演演出地點位於AmbarrukmoPalace飯店,靠近王宮的THR(TamanHiburanRakjak)娛樂中心及一些特設的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