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可·波羅的菲律賓
(1)被誤認的菲律賓
從刺桐港發足向西,為偏西南行一千五百哩,經一名海南之海灣。其海岸延長二月程,船沿行其北部全境,其地一方麵與蠻子州東南部連界,一方麵一阿木、禿落蠻及其他業經著錄之諸州境界相接。灣內多有島嶼,泰半繁殖居民,岸邊有金沙甚多,在諸川入海處揀之。亦產銅及其他物,各島以其產物貿易,此島有者,他島無之。島民亦與陸地之人交易,出售金、銅及他種出產,而購入其所需之物。諸島多半饒有穀食。此灣幅員之廣,人民之眾,似構成一新世界。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離開泉州港,向西南方海道駛去,航行一千五百英裏,經過海南灣,這個海灣有兩個月航程的距離,沿著它的北岸——蠻子省的南部——前進,可到達一個靠近安寧、禿剌蠻和曾經說過的其他許多國家的地方。這個海灣內有無數島嶼,大多數都有居民落戶其間。在河流入海的海岸邊可以淘取為數不少的金沙。這裏還出產銅和其他許多東西。各島之間的貿易十分發達,一個島的居民可供給其他島嶼的居民所不產的東西。他們還和大陸上的人貿易,用金和銅交換自己的必需品。絕大多數的島盛產穀類。這個海灣十分廣闊,居民眾多,完全像是另一個世界。
(2)西太平洋明珠——菲律賓群島
馬可·波羅航行到這裏的時候,並不知道這裏是菲律賓群島地帶,在東南沿海一帶,繼續向西南方向,海灣內有無數島嶼,這話馬可·波羅並不是單指沿海的靠近陸地的地方,也包括菲律賓等島。至今菲律賓的銅礦都很有名氣。看來馬可·波羅所言不虛。
除了馬可·波羅之外,另一位探險家麥哲倫也曾於1521年率領探險隊於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步侵占菲律賓,並統治長達300多年。
雖然馬可·波羅沒有詳細介紹島上風光,其實這個位於太平洋西邊的群島風光與別地真是大不相同,用馬可·波羅的話說就是“完全像是另一個世界。”
另外一個世界的印象主要是因為這裏的民族特別,穿著與習俗風情都與別地有所不同。這裏是度假勝地,陽光、沙灘、海岸、美食一應俱全。既然我們比馬可·波羅晚這麼多年到菲律賓,不必像馬可·波羅那樣急著趕路,可以先到菲律賓的有名的長灘島躺一下,享受陽光。
菲律賓人說長灘島時的發音BORACAY,在廣東人聽起來很像“波羅雞”,這很有趣。“波羅雞”是廣東的一道名菜,同時又是廣州民俗波羅誕廟會上一種用雞毛裝飾的工藝品。不知道馬可·波羅會作何感想?
長灘島位於菲律賓中部,處於班乃島的西北尖端,形狀如同一個啞鈴。整座島不過7公裏長,卻有一片長達4公裏的白色沙灘,被譽為“世界上最細的沙灘”。
雪白的沙灘、碧藍的海水、和煦的陽光使長灘島成為著名的度假勝地,度假村和酒吧星羅棋布,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在海灘邊消磨一個又一個漫漫長日。島的北部和南部那些海拔不過百米的小山,蜿蜒小路穿過雨林,連接起座座村莊,是輕鬆而不失趣味的徒步路線。長灘島,那裏最出名的就是長達5公裏的白色沙灘。當遊客乘船在島邊靠岸時,會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島上沒有碼頭。那是為了保存小島的原始風貌,當地人沒有興建碼頭。所以,遊客隻能在離岸還有三四十米的淺水中,脫了鞋子,卷起褲腳,背起行李,學當地船夫那樣跳進水裏,向岸上慢慢走去。這樣的登陸方式,別具一格。 在長灘島可以參加數不盡的活動,例如水上運動、討價還價的購物、打高爾夫球。
菲律賓長灘島
長灘島上的沙細軟得像麵粉以及從一個小島到另一個小島的跨島遊。長灘島的帆船與眾不同,被稱作“螃蟹船”。整艘船以修長的船體為主軸,前後長了兩對伸出海麵的“翅膀”,看上去就是一個上下穿了頭的“工”字,樣子十分奇特。其實所謂的“翅膀”,就是4張用粗麻繩在木杆上纏結而成的牢固大網,主要供人乘坐,船身則做擺放食物和水以及隨身物品之用。乘坐這樣的帆船,一路鼓風前進,仿佛是一隻在海上翱翔的大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