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1)馬可·波羅的天城
離吳州後,連續騎行三日,沿途見有環牆城村,富庶聚落。……行在城所供給之快樂,世界諸城無有及至者,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
此行在城甚大,周圍廣有百哩。內有一萬二千石橋,橋甚高,一大舟可行其下。其橋之多,不足為異,蓋此城完全建築於水上,四圍有水環之,因此遂建多橋以通往來。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離開吳州,走三日,途經許多人口眾多和富裕的市鎮、城堡與村落,居民們豐衣足食。第三日晚上便到達了雄偉富麗的京師行在(即杭州)城,這個名稱就是“天城”的意思。這座城的莊嚴和秀麗,的確是世界其他城市所無法比擬的,而且城內處處景色秀麗,讓人疑為人間天堂。
按照通常的估計,這座城方圓約有一百英裏,它的街道和運河都十分寬闊,還有許多廣場或集市,因為時常趕集的人數眾多,所以占據了極寬敞的地方。這座城市位於一個清澈澄明的淡水湖與一條大河之間。湖水經由大小運河引導,流入全城各處,並將所有垃圾帶入湖中,最終流入大海。城內除了陸上交通外,還有各種水上通道,可以到達城市各處。所有的運河與街道都很寬闊,所以運載居民必需品的船隻與車輛,都能很方便地來往穿梭。
(2)天堂杭州
馬可·波羅到杭州,對杭州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不知道是不是曆史的巧合,還是人間天堂這一稱呼真的就從這裏得來。杭州能成為“天堂”,這份殊榮的七分功勞應該歸於杭州西湖。曆史上太多的文人墨客讚美過西湖之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①杭州西湖
城中有一大湖,周圍廣有三十哩,沿湖有極美之宮殿,同壯麗之邸舍,並為城中貴人所有。亦有偶像教徒之廟宇甚多。湖之中央有二島,各島上有一壯麗宮室,形類帝宮。城中居民遇有大慶之事,則在此宮舉行。中有銀質器皿、樂器,舉凡必要之物皆備,國王貯此以供人民之用。凡欲在此宮舉行大慶者,皆任其為之。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西湖位於杭州城西,三麵環山,東麵瀕臨市區,是一個湖泊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湖中有三島: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雲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與人文交融是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格調。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也提到了西湖的景色,其中一段是這樣的:
遊記中提到的主要是西湖上泛舟的景象。馬可·波羅還提到了湖四周一些達官貴人的寓所豪宅。遊記中這樣記載“居民的住宅雕梁畫柱,建築華麗。由於居民喜好這種裝飾,所以花在繪畫和雕刻上的錢數十分可觀……在我所說的湖的周圍有許多寬敞美麗的住宅,這都是達官貴人的寓所。”
今日西湖邊上的房價之高可謂也隻能是達官貴人之所了,不過我們旅遊主要是看美景。西湖之美是名滿天下的。
杭州西湖
“一湖兩塔三島三堤”是西湖全景的“名片”;城區與湖水的門廳是以綠地公園、遺址雕像為主的湖濱景區;吳山景區以吳山為中心,城隍閣為標誌;一衣帶水的南山路串聯了南線景區的24個自然與人文景點;形如飛鳳的鳳凰山和南宋皇城遺址形成了鳳凰山景區;玉皇飛雲和八卦田是玉皇山景區的亮點;自然野逸的楊公堤景區回歸生態;錢塘江沿岸有“六和如將軍”和錢塘江大橋長虹臥波;北線景區以北山街為主幹道,組成了“沒有圍牆的博物館”;西湖西南以泉水出名,滿隴桂雨成為西湖秋遊的首選;杭州城區的胡雪岩故居和杭州碑林在現代繁華之地另辟天地,鐫刻曆史。西湖之妙,在於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
西湖的美,在於晴中見瀲灩,雨中顯空蒙,無論雨雪晴陰都能成景。湖區以蘇堤和白堤的優美風光見稱。蘇堤和白堤橫貫於西湖,把西湖分隔為西裏湖,小南湖,嶽湖,外湖和裏湖五部分。白堤原名白沙堤,由孤山至段橋銜接成區。蘇堤為蘇東坡所建,橫貫西湖南北。堤上有石拱橋六座。每當晨光初啟,宿霧如煙,湖麵騰起薄霧時,便出現“六橋煙柳”的優美風景,是錢塘十景之一。在西湖勝景中,一類是以天氣命名的。春有 “蘇堤春曉”,夏有“曲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晨有“寶石流霞”,晚有“雷峰夕照”。另有“吳山天風”,“玉皇飛雲”等。一類是由地貌奇景命名的。有“三潭印月”,“雙峰插雲”,“九溪煙樹”,“阮墩環碧”等。一類是物以景勝,景以物名,如“花港觀魚”,“柳浪聞鶯”,“曲院風荷 ”,“雲棲竹徑”。孤山靈峰可踏雪尋梅,“滿隴桂雨”可秋涼賞桂;牡丹園看國色天香,環湖沿岸桃柳迎春。“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經過全國民眾評選後確定的: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評選出的“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鬆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②白堤
城與湖相對,圍城有渠,長有四十哩,甚寬,乃由昔日此地諸國王開掘而成,以備容納諸河流漫溢之水者也,平時則導上述河流之水於其中。此渠且供防守此城之用,掘渠之土,聚而成堤,圍繞此城。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城外,在靠河的一麵有一道寬溝環繞,長約四十英裏。溝裏的水就引自上麵提到的那條河。這道溝是當地古代的君主挖掘的,為的是在河水泛濫時,將溢出的河水排瀉到溝內。同時它還是一種防禦措施。從溝中掘起的泥土就堆在護城河的內側,形成許多小山,圍繞此溝。
這一段文字所講述的具體地址我們無從考證,但根據功用,可以推斷遊記中這段文字是今日杭州白堤的描寫。
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將杭州市區與風景區相連的紐帶,東起“斷橋殘雪”,經錦帶橋向西,止於“平湖秋月”,長可2裏。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
白堤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為了貯蓄湖水灌溉農田而興建的,以風光旖旎而著稱。
後來,人們以為這條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築的,就叫它“白堤”。實際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曾在舊日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修築了一條堤,稱為“白公堤”,如今已經無跡可尋了。白堤舊日以白沙鋪地,今已改為柏油路麵,兩側花繁樹茂,有絢麗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明代王稚登的《十錦塘》詩,將堤上景色渲染得十分熱鬧:
湖邊綠樹映紅闌,
日日尋芳碧水灣。
春滿好懷遊意懶,
鶯撩吟興客情閑。
波中畫舫樽中酒,
堤上行人岸上山。
無限風懷拚一醉,
醉看舞蝶繞花間。
③杭州千島湖
位於中國浙江杭州西效淳安縣境內的千島湖,東距杭州129公裏、西距黃山140公裏,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後花園,景區內碧水呈奇,千島百姿 ,自然風光旖旎,生態環境佳絕,因湖內擁有1078座翠島而得名。
千島湖海拔最高的島嶼是梅峰觀島。還有有趣的猴島,由十餘青翠的大小島嶼組成。中國科學院利用水困法,使這裏成為名副其實的猴島。猴王德高望重,有長者風範,母猴相夫教子,猴群家庭祥和。上得島去,與機靈的猴兒嬉戲一番,野趣十足。
杭州千島湖風光
千島湖以千島、秀水、金腰帶 (島嶼與湖水相接處環繞著有一層金黃色的土帶,稱之名 “金腰帶”) 為主要特色景觀。千島湖所在的縣城——千島湖鎮是一個充滿浙西風情的濱湖旅遊小鎮,曾相繼獲得“國際花園城市”和“中國最佳自然生態名鎮”的桂冠。此外,千島湖底還保存有兩座1800多年曆史的古城,期待世人去揭開她神秘的麵紗。
④錢塘江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15世紀馬可波羅就讚美杭州是世界最美麗的城市,如果他老人家活到現在來杭州市不知道要傾多少筆墨讚揚杭州市呢。讚美杭州市更要讚美錢塘江時代的宏偉藍圖。因為錢江新城是杭州變化的代表作。在杭州的大決策中,杭州市實現了從西湖時代向錢塘江時代的跨越。
錢塘江風情
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稱為“之江”或“羅刹江”。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曹娥江舊時也是錢塘江支流,後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脫離錢塘江而獨流入海。錢塘江口平麵呈喇叭形,在海寧市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縮影響潮頭陡立,形成雄偉壯麗的“錢塘潮”,吸引大批遊人。最大潮差達8.9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