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可以到著名的安瀾索橋。安瀾索橋早已不是古代的索橋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現代工藝建造的新索橋,站在橋中央,遠眺2300多年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從遠處看甚是壯觀。
2、小春城——西昌
(1)馬可·波羅的建都省
建都是西向之一州,隸屬一王。居民是偶像教徒,臣屬大汗。境內有城牆之城村不少。有一湖,內產珍珠,然大汗不許人采取。蓋其中珍珠無數,若許人采取,珠價將賤,而不為人所貴矣。惟大汗自欲時,則命人采之,否則無人敢冒死網采。
此地有一山,內產一種突厥玉,極美而量頗多,除大汗有命外,禁人采取。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建都是一個位於西方的省份,從前受它自己的王公的統治,但自從歸入大汗的版圖以後,就受大汗所任命的長官的管轄。但是我們不要認為建都是在亞細亞的西部,隻不過因為我們從東北方走來,所以它就好像位於西方。建都境內有許多城市和城堡,省會位於省的入口處,也叫建都。在它的附近有一個大鹹水湖,盛產珍珠,顏色潔白,但不是圓形。珍珠產量極其豐富,如果大汗允許每個人都去采集珍珠,那麼它的價值必定變得微不足道,所以隻有得到特許的人,才能從事捕魚采珠的工作。
鄰近有一座山,盛產綠鬆石,同樣,沒有得到大汗的允許,這種礦也是不能開采的。
(2)西子濃妝,邛池淡抹——西昌邛海
今日的四川西昌地區就是《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說的建都省,在今四川省西南部,現在這個地區屬於涼山彝族自治州。馬可·波羅記述那個時代這裏人們的生活情況。
盛產珍珠的鹹水湖我們今日無法考證到底馬可·波羅指的是哪一個。後來人據說是四川西昌的邛海。但是當地人用鹽做主要的貨幣。當地有鹹水湖,於是人們就從這湖水中取鹽。用鍋將水煮開,取出糊狀的鹽泥,用模子把鹽泥製成小塊。然後將小塊放在熱的磚上麵烘烤。據《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記載,這裏的人們吃鹽一般都吃碎鹽,整塊的則作為貨幣使用。
馬可·波羅還說到當地的一種麝香:
這裏也有大批的麝,所以麝香也很多。同時湖中出產各種魚類。此外,如虎、鹿、大鹿和羚羊也都是當地的特產,還有各種各樣的鳥雀數量也很多。至於這裏的酒,則不是由葡萄釀成的,而是由小麥、米和香料製成,實屬佳品。
這個省區也同樣出產丁香。丁香樹較小,它的枝葉與桂樹一樣,不過較長、較窄罷了。丁香樹的花,白而小,和丁香本身一樣,但一成熟,便變為暗色。薑也是這裏的特產之一。最後這裏除了盛產多種藥材外,肉類也很豐富,隻不過沒有多少能帶到歐洲。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梁智生 譯
由於較好的自然環境和合適的氣候特點,四川地區特別適合植物生長,是四四川的森林城市,至今這裏仍然是藥材批發的主要地區之一。馬可·波羅說到的丁香和薑等也就算是九牛之一毛了。
西昌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攀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結合處的重要城市,以秀美的自然風光、迷人的民族風情和現代化的航天觀光而著稱,是攀西旅遊線上一顆奪目的明珠。
西昌旅遊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風情濃,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節狂歡,將“中國的狂歡節”推向高潮。這裏地處低緯度、高海拔,汙染少,空氣能見度高,因此晝裏烈日炎炎,夜間皓月當空,自古就有“建昌月”和“月城”的美稱;西昌同時又被稱作“小春城”,因為這裏的氣候毫不遜色於昆明,正所謂“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
馬可·波羅瀏覽邛海後對其景色大加讚歎,興奮不已,並在其遊記《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碧水秀色,草茂魚豐,珍珠碩大,美不勝收,其氣候與恬靜遠勝地中海,真是東方之珠啊。”誘人的邛海景色,與西昌晚間皎潔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詩意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