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秦始皇陵兵馬俑
《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從此秦俑被世界譽為“八大奇跡之一”目前已挖掘出3個俑坑。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5.37公裏,距西安市城區約37公裏,南倚驪山,北臨渭水。為什麼選位在這裏呢?有人認為,這與古人崇信風水寶地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地質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驕山到華山工好像一條龍,秦始皇陵正好位於龍頭眼睛的位置。眾所周知,自古就有畫龍點睛之說。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俑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25-56平方公裏。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裏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麵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係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秦始皇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沒有設計藍圖呢?
據史書所說“使水相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來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絕非任意,必定是按設計圖有計劃地營造,縱觀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難想象其中的關聯之處。具體設計藍圖如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裏。主要賠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曆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曆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係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有專家介紹,兵馬俑在最初都是彩繪的,後來因深埋地下、火燒等原因,有的彩繪脫落,有的因遇空氣等原因變成了灰色。如果被挖的區域沒全部被火燒過的話,人們很可能會看到精美的彩色兵馬俑。
③華清池
馬可·波羅並沒有說到華清池,隻是說到了當時王宮,而今王宮不複存在,舊地處的華清池吸引了很多遊客。
這裏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遊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周,秦,漢,隋,唐等曆代帝王都在這裏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遊幸。冬天利用溫泉水在牆內循環製成暖氣,每當雪花飄舞時,到了這裏便落雪為霜,故名飛霜殿。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裏修建離宮。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麵,所以也稱華清池。
華清池
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遊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
2、西北的小江南——漢中
(1)馬可·波羅的難於跋涉之關中州
離上述忙哥剌之宮室後,西行三日,沿途皆見有不少環牆之鄉村及美麗平原。居民以工商為業,有絲甚饒。行此三日畢,見有高山深穀,地屬關中州矣。其中有環牆之城村,居民是偶像教徒,恃地之所產及大林中之獵物以為生活。蓋其地有不少森林,中有無數猛獸,若獅子、、熊、山貓及其他不少動物。土人捕取無數,獲利甚大。由是逾山越古,沿途見有不少環牆之城村、大森林及旅人頓止之大館舍。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從忙哥剌的居所向西走三日,經過許多美麗的市鎮和城堡,這裏的居民以工商業為生,並出產大量的絲。走完三日路程後來到一個山穀地帶,這就是漢中。
不過,這一帶並不缺少居民,他們崇拜偶像,從事農耕。這裏大多屬於森林地帶,所以他們又以打獵為生。森林中有許多野獸,如虎、熊、山貓、黃鹿、羚羊、赤鹿以及其他許多動物,這可以使居民獲得很好的收入。這裏整個的範圍有二十日的路程,所有路程完全在大山、峽穀和樹林中,但沿途有許多市鎮,這能給遊客帶來很大方便。
(2)褒斜古棧道
這裏是從陝西到四川的必經之地。從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那時候的漢中還沒有怎麼被開發,被森林覆蓋著。人們以打獵為生。
漢中,簡稱“漢”,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漢中盆地。
漢中兩漢三國文化底蘊厚重,自然風光獨特秀麗,有“秦巴天府”之稱。漢中位於陝西省南部,秦嶺北立,巴山南臥,中部是美麗富饒的漢中盆地,母親河漢江發源於漢中寧強縣,自西向東流經其內。這裏自然和人文景觀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環境得天獨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甌玉盆”等美稱,是中華大地上一顆璀爛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