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們身上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和不足,他們煩惱時也會喊一喊、罵一罵,他們在背後也要議論別人的優點和缺陷,他們也喝酒、抽煙、打麻將,也有七情六欲。社會有多複雜,他們就有多複雜。但這些“惡習”誰能保證自己身上就沒有呢?真正懂得交際藝術的人,是知道怎樣用欣賞的目光把一堆粗樹根變成藝術品,明白善意的批評也許會使惡魔變成美麗的天使。
善於理智欣賞別人的人,他總會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和幫助,創造一個更適合個性發展的寬鬆、和諧又充滿人情味的人際環境。
學會欣賞別人,會幫你成功。
2.禮儀第一原則--尊敬原則
李宏認為快速掌握繁多禮儀知識的秘訣是把握禮儀的四項基本原則:尊敬原則,適中原則,真誠原則,自律原則。把握了這四點,你就不會出太大的洋相。即使一些細節弄錯了,也會得到諒解。
尊敬之心是禮儀的根本。
這可以從古人創造的文字來看:繁體的“禮”這個字的本意是指敬神,引申為尊敬。儀,容也,引申為形式、儀式。把一個人內心對自己、他人、集體、事業、社會、自然、民族、國家的尊敬之心通過得體的美好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禮儀。所以隻有內心充滿了敬意,你才會顯得彬彬有禮。
比如,在與人交往中,約會是常有的事。與人約會最重要的是守時。一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人是不會總讓別人等候自己的。除非你有突發的緊急事務而又無法通知對方。李宏認為,禮儀小姐之所以能一直等候,實在是繼承了“尾生抱柱”的美德,也是對自己諾言的尊重。
3.“禮”的悲哀
中國被世人稱之為“禮儀之邦”,這是華夏子孫的光榮。對於一個文明社會來說,講“禮儀”是維係社會運轉的潤滑劑,是維係社會健康的良藥。但是潤滑劑用濫了同樣會影響社會的正常運轉,良藥服過了量無異於吞毒。
郭健寧曾講過這樣的事情:
一位司機酒後開車將行人撞死,自己也因此坐了班房。究其原因,就為了一個“禮”字。那天,他開車為朋友拉家具,那位朋友在感激的同時想起了“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禮訓,便設宴招待了這位司機。可偏偏這位司機又信奉“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敬意”的禮諺,雖明知酒後開車為法紀不容,但盛情難卻,為了不失“禮”,隻好自己給自己開了違法的綠燈。結果竟為了一個“禮”字辦了件終生遺憾的蠢事。
某縣一位農民在鄰居大辦喜事的同一天,喝下農藥離開了人世,他就是因為自己送不起禮,怕“失禮”被同村人看不起,甚覺臉上無光,無臉活在這個世上了,成了“禮”的殉葬品。
當人類將進入21世紀的時候,現實生活中,卻還有一些人抱著封建禮教、禮規不放,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鄰居李大媽的兒媳婦麵前總擺出當年自己那位婆婆的威嚴,照著數不盡的老禮來衡量兒媳婦的一言一行,家庭氣氛緊張。
由此看來,隨著時代的變遷,老祖宗留下來的“禮規”、“禮法”、“禮訓”以及有關的一切傳統做法都應該重新審度;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然應當保留,但有的規則應該去其糟粕。對於有用的,用時需適時適度,而且用時有的應賦予其新的內涵。
§§第四章 交際問題的處理辦法
§§§(一)應對職場中的吵架方法
一團和氣會讓員工自我壓抑——
伴隨著兩位當事人的雙雙離職,前陣子沸沸揚揚的“秘書門”事件已然落幕。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場“架”吵得十分不明智,職場矛盾不是一個“吵”字就能解決。仔細想想,你敢在職場上吵架嗎?你又會“吵架”嗎?
[場景一]同事間唇槍舌劍
“嘭”,又是一拳砸在桌上,比先前的一聲更加劇烈。不過,這回換成張雨反擊,他一步衝到同事安森的麵前,照他剛才砸過的地方狠狠地落下一拳。“少跟我說這些,企劃書上的統計數據寫的明明白白,不按樣本作評估隱患有多大你知道嗎!”“廢話!但是你也不用用腦子,評估的參數那麼低,符合實際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