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緊鎖雙眉相比,微笑實在是好看得太多了,微笑可以令人心情愉悅,令自己的日子過得更有滋有味;有助於結交新朋友;表示友善;留給別人良好的印象;送給別人微笑,別人也自然報你以微笑;令你看起來更有自信和魅力;令別人減少憂慮;在很多時候,一個微笑可能隨時幫你展開一段終生的情誼。
永遠保持微笑
在生意場上,微笑實際上是一種信號,通過這個信號,客戶可以知道你願意為他服務或你樂意和他交往。真情的微笑是情感的自然表達,是良好溝通的開始。一張微笑、友善的臉,能消融彼此間的隔閡和誤會,就算是生氣的客戶也希望自己看見的是微笑的臉。客戶經理要以微笑麵對客戶,讓客戶從微笑中讀出真誠,讀出信賴,讀出“與客戶共創成功”的誠心。
微笑就像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人們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方法。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容易溝通多了。也就是因為如此,所有行業的服務規範中都列出了微笑服務的要求。醫療服務當然也不例外。2002年,我國某市衛生局曾有微笑服務的硬性規定出台,規定要求醫護人員在醫療服務中必須要對患者微笑,而且是“露出8個牙齒的微笑”。該規定施行的結果並不理想,並在許多媒體上引發爭議。反對者認為,麵對痛苦的患者,你們還要裂開嘴笑(這樣才能露出8個牙齒),這就像是對患者沒有一點同情和關懷。“露齒笑是對患者痛苦的漠視或嘲弄”等。所以,關於醫療服務和醫患溝通中要不要有微笑服務便又提出了討論。到底在醫療服務和醫患溝通中是不是需要微笑?其實,答案是明確的。醫患關係是一種人際關係,而且是需要更多的關懷、更多溫馨的人際關係。所以,醫患溝通對微笑的需要更為迫切。隻是要根據醫患關係的特點,醫療服務的流程來展現醫者的微笑。
讓人感覺真誠的微笑是發自內心的微笑,因此,在醫患溝通中,對於微笑誰也不可能事先做出固定的規範要求。再高明、再嚴格的管理者也不可能對醫者規定出:“對誰笑、何時笑、怎麼笑。”如果做出硬性、強製性的規定,並輔之以獎懲措施,隻會製造出許多“假笑”、“皮笑肉不笑”、“使人尷尬的笑”、“莫名其妙的笑”。這樣做不但無助於醫患間溝通,甚至還會因誤解而將醫患矛盾給激化。
總會在患者及其家人麵前有親切、溫馨、又可愛的微笑的一些醫務人員。在他們總結經驗時,可以歸納出醫患溝通中醫者不同的微笑來。對於首診病人,醫者會有表示熱情的——輕輕地、和藹的微笑(與毫無表情的冷漠麵孔截然不同)。對於受到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患者,醫者會因為有充滿同情關愛的心態而流露出溫馨的微笑——淡淡的、淺淺的、真誠的微笑。在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時,醫者會因意識到肩負著崇高的社會職責,掌握著醫療護理的技術而展現出自信的、堅定的微笑,以此鼓勵患者在疾病痛苦麵前堅強起來,並積極配合醫者。而對在醫療過程中,病人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患者身體迅速康複時,醫者讚許鼓勵的微笑,無疑是一劑更有效的“良藥”。醫藥並不萬能,醫療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當醫療服務中醫者出現了某些失誤、某種“回天乏術”的無奈時,除了在語言中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出必要的說明、解釋、坦誠自己的內疚和無奈之外,不要忘記表示歉意、請求寬容與諒解的微笑,通過這些做法可以獲得相互理解。
綜上所述,醫療服務中醫者可以也應該是時時處處都麵帶微笑的。這些微笑完全源於醫者健康積極的心態,源於醫者認真負責的社會責任和價值追求。在醫療服務中,醫者的微笑不僅是醫者仁愛之心的自然流露,是醫者崇高價值追求的鮮明展現,它還是醫者在醫療護理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