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未碰麵之前,遭受怎樣的誤解都無所謂。因為從未謀麵的人不會加害自己。
而且,在公司內部經常可以聽見流言蜚語,如果不厭其煩逐一更正誤解時,自己可能會先得到精神官能症。不如確信誤解必將轉化為正麵印象,抱持著愉快麵對誤解的心情,反而有助於人際關係擴展。
雖然你也可能感覺到隻見過一麵的人似乎對你抱持誤解,但這種情形大多數隻是自我認定。所以,你必須采取的第一個步驟便是丟棄這種念頭。此外,由於無意的行為或言語措辭,自認對方"大概對我產生誤解"時,下回碰麵時絕對不可以回避對方。如果回避對方,即等於承認對方的誤解。如能大大方方地和對方照麵接觸,對方也必定會立即明白自己的印象純屬誤解。而且,還有可能反過來產生好感。
你必須認清的是,隻見過一兩麵的對象,總有可能伴隨著某種程度的誤解。聲稱"受人誤解"的人們,可能希望自己立即獲得別人理解,然而隻見過一麵交談過一次而已,即使對方如此說道:"我完全理解你的為人",肯定會認為對方未免言之過早。"這麼簡單就遭人看穿也令人不安啊!"恐怕誰都會產生這種念頭。
即使就這項觀點而言,愉快麵對誤解仍是較理想的。因為誤解的情形愈嚴重,隨著交往的進展,對方的印象也會大幅逆轉為正麵印象。
人際關係名言錄
如果被誤解,怪你自己,別怪聽眾。你才是傳達信息的人。
——羅傑·艾爾斯
擁有自己的指導者
在人際關係中,有所謂指導者、協助者、競爭者三個角色。如果這三種人際關係可以區分為自己所屬的部門內。部門外、以及公司外三個地方,則屬最理想。雖然協助者或競爭者在部門外或公司外容易產生,然而提到指導者,目光未放在公司外的情形甚多。從指導者的字麵上,大多數的人通常隻聯想到自己的直屬上司。
在企業的結構裏,上司無法任由自己選擇。因此一旦配屬到令人無法尊敬的上司時,通常會產生放棄念頭。然而,如果你認為直屬上司無能,不妨將目光指向外界。令人尊重的指導者,隻要環視部門外或公司外一定可以發現。
由於上班族必定在公司狹小的視界中活動,因此如果在公司內無法發現這種學習對象時,可能會立即產生辭去工作的念頭。由於含混地眺望著周遭世界,覺得待在公司裏無重大憑據,很容易感覺到"外在世界更有趣"。然而縱使辭去工作轉換公司,相同的情形仍將重複出現。
所謂指導者,換句話說,係指"有一天,我要擁有和他同樣成就"的學習對象。如果缺乏這種具體的對象,無論是上班族或一般人的立場,均無法獲得成功。如果能觀察自己眼前活生生的學習對象,不斷吸收對方長處,必定可以逐漸確定自己的理想抱負。而且,如果能將那位學習對象於14歲時實現的成就,激勵自己在35歲時實現,並且訂立具體的行動計劃,很快地,你便可以超越自己的指導者。
在公司外尋找指導者的情況,指導者即使是不會謀麵的人物也沒關係。你也無需要求對方承認你為弟子。從你自認"我要將他當作指導者"的時刻起,你即已成為對方弟子。然後,你隻需觀察那位指導者,努力將指導者說的話一句不漏地聽進腦裏即可。倘若對方是名人,你可以將他撰寫的書全部讀過。即使不會見過麵,單憑此點即可成立弟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