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進入“創時代”(1 / 1)

中國進入“創時代”

卷首語

作者:孫春豔

中國正走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經濟由高速發展進入新常態,相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是一切改革闖關的基礎,進入“創時代”的中國,應能很快找到應對新經濟挑戰的新鑰匙。

2015年的這個春天,中國正式進入了“創時代”。

自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克強經濟學”關鍵詞之後,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是提升到了中國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雙引擎”之一的高度。中國大地正席卷著一股“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

2014年,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39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有18次提到鼓勵創業,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浪潮並非完全由國家意誌推動,更多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股力量交合的結果。這也可以視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踐行的有力注腳。

因此,我們看到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強調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改革步伐,簡政放權,給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留出空間。通過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來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的“乘法”。

事實上,縱觀許多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繁榮,無論是美國的矽穀模式、德國或日本模式,都不是完全依賴技術和資本,而是由創業為第一要素驅動的,現在基本上走上由“大眾創業”到“大眾創新”的發展階段。而中國經曆改革開放黃金30多年的發展,進入“大眾創業”的“萬事”已經具備,又恰迎國家改革“東風”。

可以判斷,“大眾創業”浪潮具備成為改革30多年第三次創業潮的應有潛質。中國在經曆了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式的創業潮、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中各式各樣“網絡精英”式的創業潮後,“百萬富翁夢”“中國首富”“上市神話”“馬雲傳奇”等一批批創業神話激發著13億國民的財富想象,隻要敢為“夢想”先,聰明的中國人中也能誕生喬布斯、比爾·蓋茨和馬斯克,何況我們已經有了馬化騰、李彥宏、馬雲等等。

尤其是經曆了空前廣度、深度和速度的中國互聯網發展所創造的世界奇跡之後,遠遠滯後於電子商務發展的傳統配套產業,和與互聯網行業相關的眾多服務領域釋放了巨大市場紅利。僅僅一個2013年興起的020(線上與線下互動)概念,就造就了不少創新企業,且不說目前風生水起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等。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力度,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釋放了大量的改革紅利。在精簡審批、注冊製等製度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風起雲湧,百花齊放。從數字上看:2014年,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超過1600家,在孵企業8萬餘家,就業人數175萬。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例,2014年,在企業孵化器的作用下,中關村新增科技企業達1.3萬家,培育形成了以創新工廠、車庫咖啡、創客空間等為代表的眾創空間。而放眼中國,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了三大創客文化圈,成都、杭州、重慶等也成為創業之城。

不錯,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所強調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全社會每一個細胞都激活,整個經濟機體會充滿生機,進而彙聚成巨大的推動力量”,國家的繁榮源自民眾創新過程的普遍參與。中國正走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經濟由高速發展進入新常態,相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是一切改革闖關的基礎,進入“創時代”的中國,應能很快找到應對新經濟挑戰的新鑰匙。